一兜糖 > 文章 > 如何摆脱北欧风与生俱来的高冷感?像她一样融合些「中古」元素试试
如何摆脱北欧风与生俱来的高冷感?像她一样融合些「中古」元素试试
「北欧」近年来逐渐变成众人追捧的香饽饽,但其实北欧有很多种表现形态。
今天荣登51期「大雅之糖」的家就是在北欧基础上,融合了复古元素——MCM(Mid-Century Modern),译作「中古」。
中古家具不等于旧物。旧物泛指所有的二手Vintage家具,而中古家具特指上个世纪30至70年代,一群引领家具潮流的设计大师设计生产的中高档北欧家具。
看完本文你可能会发现,原来你一直向往的家居格调,是「中古」而不是简单的「北欧」。
(说明:以下图片及文字来自一兜糖屋主@JanroChi,其中大部分图片由《时尚家居》杂志拍摄,并发表于2016年6月周年纪念刊。)
我的初始目标,就是要打造一个明亮干净、兼具功能性和随意感的、融合Mid-century modern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家,必须绝对纯正。
因为明确知道在这个小城市根本不可能找到懂我的设计师,所以我一早就做好自己一手设计购置和布局的打算,硬装由有经验的老爸去监督检查,只需要装修公司很负责任地做好最基础的设施。
客厅
要掌控整个Mid-century modern的各个细节并整合得相对和谐真不容易,完全是零基础。
从看各种北欧家居图片开始,天天埋头于各种资料解答自己的疑问,甚至一开始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这种风格叫做Mid-century modern。
客厅
尽管国内北欧风格日趋活跃,但北欧品牌家居的选择实在少得可怜,除了产量化的宜家,剩下当时我所知道的也只有hay、iittala、boconcept等,国内没有一家家具店能同时满足我对所有家具的要求。
所以在五个月中,我大概是跑遍了上海所有可能符合我要求的家居店、家具店甚至老家具店,在网上翻遍了所有符合我要求的关键词搜索结果,一件一件寻找对比选择(1款式2质地3价格,特别是我这种有选择恐惧的人更加艰难),全凭三维想象搭配。
玄关
最终结果就是完全凭借自己坚韧地寻找,居然误打误撞找到了上世纪5-60年代生产的原版北欧产中古家具。
当时整个人亢奋到一夜未眠,中古家具太有魅力了,时间累积的沉淀会让屋里的节奏都慢下来。
接下来要细说可能大家最感兴趣的中古家具了,目前在国内是一个非常陌生的领域。
中古其实是日本语,本义为二手(可能国人对二手的接受度很低,认为是别人用过的东西,可能还会觉得邪乎)。
其实在环保意识强烈的北欧,似乎是随处可见二手店、跳蚤市场,而且很多上世纪初版的名设计师作品根本已经是珍贵的藏品,那里每个人家中可能都会有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历史的老家具。
在现代家居的领域,北欧中古家具完全就是古董,一个空间只要有一件压阵,整个质感就会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中古家具的件数在比例上不能超过空间家具数量的40%。
接下来细说我的三件中古家具:
▎阅读椅:
初见pernilla,是在我最最喜欢的一个living space里,黄褐色的头层牛皮,在使用过程中被经常摩擦的部分已经呈现深色的包浆,显得十分敦厚不造作。
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其实是材质、颜色和包浆,凌驾于外形之上,我的要求不算高,如果能满足前三点就谢天谢地。
之后的三个月几乎天天在寻找,就在我几近绝望的时候,我终于遇到了它。
中古家具这种东西可遇不可求,买到那把一模一样的pernilla我真的不奢望,于是我选择了现在拥有的这把阅读椅,因为它完全满足那三点要求。虽然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它的名字,但在看到的第一刻就决定是它了。
上世纪50-60年代瑞典产阅读椅
▎边柜:
最经典入门级装备,边柜几乎在每个mcm的living space都能见到。
我的边柜长度160,柚木贴皮材质(贴皮技术在那个时代是新兴科技,虽然是60多年前的产品,但目前国内的技术也达不到当时北欧的水准),抽屉板是橡木实木,柜体沉重,非常压得住气场。
总结了比较常见的边柜装饰物件:花瓶,绿植,画,烛台,书, 台灯 。
上世纪 5-60年代瑞典产边柜
▎秘书柜
集聚书桌、梳妆台、小边柜功能,我打算做自己的手工台,rosewood材质。外观比较小巧精细,也是比较常见的经典款。储物功能非常强劲。
上世纪5-60年代丹麦产秘书柜
▎我的奇葩厨房
天花板摒弃传统扣板,全部使用大方简洁的防水石膏板(原本自己家也是用的防水石膏板,三年多了没有见一丝起泡脱落完好如初)。
虽然还是被监工师傅否决(他从做监工开始就没见过不用扣板的家庭),但在坚持下轻松得到了实施。
还有关于我厨房的收纳,没有做过多的上柜,也没有把油烟机包进柜子里,因为真的不喜欢什么东西都全部藏起来,看不到一点杂物的没有生活气息的厨房。
所以我选择了隔板,挂件,置物架,整个空间显得自在、满档又乱中有序。经常使用的漂亮的东西就该放在显眼的位置随手可得,方便又有乐趣。
▎餐厅
最开始概念还没有完全明确时就订了的失物招领的柜子和茶几。
(失物招领风格偏向日本,较具禅意。但日本人本身非常迷恋北欧,日本现代风格也是在现代家具工业兴起的上世纪中叶对北欧风格模仿开始演化改良而来,所以搭配起来也不会有违和感)
虽然有点偏离原本想要的完全纯正的mcm,但这个餐边柜却是最喜欢的之一。
▎ 卧室
对于地板的选择,我仍然固执选择了木蜡油地板。
当然如我所想,在这个小城市很难找到木蜡油地板,传统地板店依然卖着做超厚封闭漆——看不到也根本不可能摸到一丝实木纹路的地板。所以我的木蜡油地板甚至在已经安装好之后,还是遭到很多人的质疑。
▎儿童房
▎画
除了大部分来自淘宝店<北欧风家居馆>的北欧原版装饰画,贺笼真太郎手稿,以及我天才妹妹画的仙人掌,其他都是去上海的旧物店淘的70年代欧洲不知名画家作品,店铺有古仓、老麦杂货铺等。
▎灯
art work studio复古工业灯做餐桌灯,同品牌玄关灯:大治将典设计的futagami黄铜吊灯。
大厅主卧是Lindsey Adelman设计的玻璃球,筒灯为松下led中性光,台灯落地灯均来自ikea。
还有常出现的夹子灯来自杭州的无尘车间,店主和店主的猫冰糖都超级可爱。
▎植物
最近大热的琴叶榕必不可少,装点利器;龟背叶,非常爱;无花果树;大株仙人掌;插花瓶的尤加利;日本大叶伞;美洲铁树,好可爱;喜阴的蕨类等。
▎花器
水泥盆,草编盆,玻璃瓶,陶盆,瓦盆。
▎装饰品
来自美亚,日本乐天,上海实体,品牌有hay、artek、vitra、ferm living、menu、string等。
▎杂物
美亚,日本乐天,淘宝代购,muji。
有很多日本手作艺人作品,餐具厨具方面已经在工业品走向艺术品的道路上无法回头。
一直觉得当你懂得越多,就越觉得自己懂得太少。
这几天拜读了叶怡兰《家的模样》,对家居空间设计的认识又朝另一个方向奔去。读到她的有些理念与我契合到天衣无缝,内心常常一阵悸动。
另外她对风格的理解,完全开启我从未踏入的领域大门:
装修为何一定要选择一种特定的风格,每个人的家难道不是应该依随、立基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内容起居方式,切合真实生活需求,从自己的生活中人生中提炼习惯和细节,自自然然领会,才能让人在此中得到真正踏实的安顿。
一味照搬照抄的家,当你入住其中,你的内心真的安逸踏实吗。
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一路的家装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是否只是在不问根源因由,一味照搬照抄。
幸好答案是并没有,在我的潜意识里其实一直有“适合自己”这个理念,并不是每套北欧风格家装我都喜欢,我喜欢的那些living space是与我真实契合的,没有带任何对虚华表象的恋慕(这种素雅简单的风格本来就与虚荣搭不上边吧)。
我挑选的家装全部都是自己平常就喜爱和使用度很高的的材质,比如棉、麻、陶、铜、实木、白色、黑灰、绿、大地色系,它们都是恰好迎合了我的口味,所以我的家装选择才这么艰难。
虽然年纪已然不小,但真正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提炼还不够年岁,太多东西都只能通过时间才能累积,在以后真正居住的过程中还需加大关注力度。
最后,关于风格我有了自己的见解。
我认为所有物品不可能脱离风格存在,凡是人造的东西必定有其风格,你只能在其中选择符合自己审美、需求和生活习惯的物品再去搭配布置,并且要调整好平衡度,才能打造出专属自己的安逸踏实的家。
▍糖主补:
屋主@JanroChi 很贴心地把网购的家具和饰品都添上了购买链接,想要跟着买买买的糖粉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完整全屋记:
![]()
《零设计经验屋主全凭自己打造出了一个纯正的融合Mid-century modern的北欧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家》
用户评论(13)
环保木蜡油 2017-06-26
No. name 2017-05-07
颖刑 2017-05-07
思绪游离的猫 2017-05-07
O宇智波佐助O 2017-05-07
张煦超 2017-05-07
沫染君 2017-05-06
雨航是 2017-05-06
大头头头头。 2017-05-06
野子` 2017-05-06
(≧∇≦) 2017-05-06
🇮🇹艾琳达 2017-05-06
我去码头搞薯条 2017-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