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兜糖 > 文章 > 尝试分析种草的底层逻辑

尝试分析种草的底层逻辑

推荐人:虎哥和他的朋友们 最后更新于 2020-08-08

5f2d319e37ebb.jpg!b710

我已经忘记第一次听到“种草”这个词是什么时候了,第一次听到,一脸茫然,完全不知所云,后来才知道所谓种草,就是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值得买的东西。现在种草变成了常用语,几乎是妇孺皆知。为了搞清楚种草的底层逻辑,我们尝试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一下。


我在农村长大,我奶奶是典型的农村人,基本没有出过我们村,生活半径是从我们村东头到西头。小时候我爸经常往外跑做生意,每次问我奶奶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她总是说什么都不缺,她并不是客气,而是她真觉得什么都不缺,吃得饱,穿得暖就很开心了,没有什么物质欲望。我小时候生活半径和我奶奶一样,我们村就是我生活的全部,直到我家买了第一台电视机。我家是我们村第一个买电视的人家,还记得全村人去我家看电视的场景,场面相当壮观。随着电视机的出现我开始有了物质欲望,80后同学肯定记得有个动画片叫《恐龙特急克塞号》。


5f2d319f38ff1.jpg!b710

| 图源网络


我当时非常迷恋这个动画片,一直想拥有克赛的头盔,总是我缠着我爸要,后来我爸真的给我买了一个克赛的头盔。因为电视的出现而产生物质需求的不仅仅是我,记得《上海滩》这部电视剧流行的时候,我们县城很多人开始模仿周润发穿黑色的大衣。我在讲什么?不是在讲我小时候的故事,我想表达的是,在以前,电视是唯一的种草平台。你本来生活得好好的,没有什么需求,电视里的广告告诉你,需要一个冰箱,需要补钙,孝顺爸妈需要脑白金。不断的强化教育,让人民物质欲望开始猛升。


随着电视的陨落,中心化媒体时代已经结束,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时代正在开启,再也没有一个中心化媒体强迫你听十遍,孝敬爸妈用脑白金。我们获取信息大部分渠道来自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只是一个工具,我们研究工具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必须研究工具背后的人。


5f2d31a00cc37.jpg!b710

| 图源网络


打开微信,我们好友可以大致可以分为1271是10%,也就是在你的朋友圈,有10%的人是高于你的生活的,例如你的领导,或某次聚会你想高攀的高层人等,这类人群是你向往的人群;2是20%,在你的朋友圈,有20%和你同级别,例如你大学同学,你的同事等;7是70%,在你的朋友圈里,有70%是低于你的层级的,或者你认为层次不如你的,例如你小学同学,一起长大的发小,或某一次聚会想高攀你的人。这是我们朋友圈的生态结构,这种生态是亘古不变,如果生态被破坏,变成721了,即你觉得在你朋友圈,70%的人比你过的好,你会非常非常焦虑,甚至会厌恶社会,成为社会不稳定分子。

你打开你朋友圈分析一下,是不是这个样子?为了佐证朋友圈或组织是有自然生态的,我们从另角度分析一下,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不管是学校还是公司,只要是一个组织,不管大小,一定会有一个热心肠的人,一定会有一个逗比的人,也一定会有一些不怎么说话的人,一定会有几个话痨,这是组织的生态,回想一下你高中班是不是这样子?你可能在高中班是个逗比,在你的公司可能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每一个组织会自然形成一个生态,一旦生态被破坏,组织就会出现动乱,这个规律不是我发现的,是高晓松说的。


如上表达,我是想说,朋友圈是有一个“127”的生态系统的,这个系统就是我们被种草的底层逻辑,我们回想一下,你的生活中会不会出现类似的场景,有一天你打开朋友圈,发现你欣赏的或向往的人群,在朋友圈晒了去国外旅行照片,这个点你会深深记下来,期待自己有一天也有能力去国外旅行,但是,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你大学同学,即和你同一级别的人,也在朋友圈晒了去国外旅行的照片,你就会很急躁,同样和自己收入差不多人,怎么可以享受这样的生活,我不比他差啊!于是你就暗暗发誓,老子砸锅卖铁也必须去一次国外旅行,于是你勒紧裤腰,去了国外旅行,你旅行的目的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不!能!输!所以你一定会迫不及待向告诉全世界,你也混进了高级的生活圈子。


5f2d31a10ea88.jpg!b710


我们再举一个商品的例子,你打开朋友圈发现你欣赏或向往的人,在朋友圈晒了戴森的吹风机,你会觉得有钱人真好,一个吹风机就要几千块钱,羡慕啊!但突然发现你的同事也在用戴森,你会觉得老娘怎么能输?于是迫不及待也会购买一个,并会在朋友圈大赞它有多好用,各种设计简直是惊艳云云….


其实你并不是夸赞它有多好用,你是在表达自己混进了高级生活圈子,但你又不能赤裸裸说自己混进高级生活圈子,只能安利大家戴森有多好用,这样显得是在帮助大家安利好货,其实你潜意识就是赤裸裸的炫耀。

如果有人留言说戴森的缺点时候,你会暴跳如雷,就跟自己被骂一样,拼命地辩驳,因为你潜意识并不是安利戴森,是表达自己,骂自己岂有不反驳的道理。你在你领导朋友圈可能是7,但你在你小学同学朋友圈可能是1,你的举止言行正是他们模仿的对象。


商品流行的底层逻辑就是,高端人群在标签化自己的过程中,带动低层次人群效仿,从而带动流行。我把它称为,“127连锁矩阵”。


作为品牌方,都希望自己的品牌能形成127连锁矩阵,那么怎么能形成127连锁矩阵呢?十年前我读过一本书,叫《引爆点》是加拿大人写的,作者叫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他的观点是一个商品流行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第一是个别人法则,

第二是附着力法则,

第三是环境威力法则。


对我启发蛮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所谓个别人法则,就是我说的“127连锁矩阵”里面的1,大家可以简单理解网红或达人,他们有头部效应。说到这里大家内心可能会犯嘀咕,说了半天不就是网红带货吗?老生常谈了,大家都知道。但你可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找网红带货,大部分都是产品诉求,即找一个网红把产品的七大功能八大亮点说清楚就可以了,这样确实可以靠网红的流量带货,但这是广告投放逻辑,绝对形成不了127连锁反应。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类似小红书,知乎之类内容平台,也有很强的带货能力,也不是你说的127连锁矩阵啊。确实很多商品被这些平台带火了,怎么解释?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弄明白一件事情,大家为什么跑去知乎,小红书之类平台分享内容?朋友圈不能满足吗?我创办一兜糖家居APP,可以简单理解为家居界的小红书,所以对这块算是有点研究。这个是复杂问题,我尝试用比较简单逻辑解释一下,要讲清楚可能需要几万字,因为简单带过,可能会表达不充分,有失偏颇,希望大家能理解。假设你唱歌很好听,你被封为你们小区唱歌最好听的,你愿不愿意接受这个称号?如果你是中国好声音第一名,又会是怎样?有一技之长的人会自然凑在一起,通过切磋比试方式来证明自己才是最牛逼的,比试切磋在古代时候就出现了,侠客行走江湖比武,诗人慕名而来斗诗,姑娘聚在一起比美,在古代各种比赛如火如荼。

在今天社交网络时代,这种比赛不是按照时间节点来进行的,是无时无刻都在发生。例如你在朋友圈被誉为最会穿搭的人,因为被抬举自然就会膨胀,被誉为朋友圈最会穿搭,这个称号显然无法满足你,你会跑去小红书这种更专业的穿搭平台来彰显你的品位与美貌。到了专业的比美比品位平台,各种精英各显其能,你会甘拜下风,你在你的朋友圈可能是穿搭领域的1,但在小红书你可能就是7,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美妆品牌搞定了头部效应的大V,就容易形成127连锁效应。这个公式依然适用于内容性平台,这里就不赘述了。大家知道大致逻辑就行。


再次强调,千万不要让网红介绍你产品的七大功能八大亮点,这样完全无法释放大V的效应,因为你给了钱,你会不自觉的要求网红说大声点,LOGO再大点,再大一点,大到成了赤裸裸的广告,能不能带货?能,但绝对形成不了127连锁效应。


要形成127连锁效应要从介绍我,到走进你,要从让你看到,到让你感觉到。这是社交媒体自传播的特性,必须要遵从这个规律。


要形成127连锁反应,在大V投放之前,必须要先进行品牌定位,我所说的品牌定位,绝对不是中心化媒体时代的一句slogan—例如“孝敬爸妈用脑白金”。因为已经没有一个中心化强势媒体可以让你强迫大家听10遍,深刻地记住你。我所说的品牌定位,是品牌人设或叫品牌标签定位。纯讲理论有点枯燥,我们还是举例吧:例如“无印良品”,127矩阵是怎么做的?他先提炼品牌的标签,大家都知道无印良很文艺,无印良品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文艺,但大家都能感觉到。文艺标签是内化的,不是外显的。是无印良品判断 文艺是年轻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可一开始无印良品并没有 文艺这个标签啊,怎么办?那就是抱大腿,即找身上具有文艺气质的人,让他们先用无印良品的东西,等很多文艺青年都开始用无印良品东西了,无印良品就粘上了文艺这个标签,那么想成为文艺青年的群体,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购买无印良品的东西,是感觉自己很文艺了。这个循环会自传播,最终形成127连锁反应。形成127连锁反应,才是种草的最高境界。


看完这篇文章后,希望大家留意一下你的朋友圈,看看大家都在晒什么?这个观察很有意思,每人都渴望被了解,但又怕被看穿。朋友圈就是一个表演场,表演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社交,为了更好社交,大家必须标签自己,美化自己,商品是标签自己,美化自己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一旦你成为大家标签自己的商品,就会形成127连锁反应。好好研究一下,祝你找到自己的品牌标签,形成127连锁效应。


Q & A


在没有发布这个文章之前我把草稿分享到了我公司内部的群,有同学挑战我,我把问答过程,整理了一下,蛮有意思的,分享给大家。


Q1: 我在抖音上看都一个很火的牛杂,很多人排队,我被种草了,很想出吃。我就是想去吃而已,并没有想标签自己,怎么解释?

A:  分享在吃牛杂的人,是想标签自己是活跃分子,尝试大家关注的美食,有比你早得到的显摆的心理诉求,但你去吃牛杂确实不能用想用标签自己来解释,吃牛杂调动其实不是你的味觉,是好奇心。我跟更愿意探讨人为什么会有好奇心?这个是人类基因带来的,问题是人的基因为什带有好奇心?天体物理学家和作家马里奥·利维奥对好奇心很强,所以他写了一本书《我们为何如此好奇》。他解释是—进化压力。我们需要非常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才能生存,迫使我们必须对周边的环境保持好奇,否则会死于猛兽和自然灾害,没有好奇心的族群都灭亡了,有好奇新新基因的人活了下来,这个DNA被遗传下来。因为好奇心驱使,人类发现原来四季是轮回的,一年又365天,所以开启了农业文明。对中西方哲学很有研究的学者王东岳说,因为我们依存条件是世界万物,所以我们必须迭代我们的世界观,这个迭代也是生存压力驱使,所以我们好奇心基因必须更加好奇。利维奥,大致把好奇心分为两类,有一种叫做知觉性好奇。当有些事情令我们感到惊奇,或者有些事情并不符合我们的认知或自以为知的,我们就会产生这种好奇心。同事所说的在抖音看到牛杂排长队,就是不符合原有认知,好奇心被调动了。基因作怪的好奇心,就像身上哪里感觉痒,必须得挠一下,所以我们必须去找到答案,才能缓解心中的好奇。另一方面,还有一种好奇心叫知识性好奇,这是一种愉快的状态,带着对奖赏的期待。这是我们在知识层面的好奇心,也是一些科学研究背后的驱动因素。它推动了艺术品的诞生,推动着教育的发展,以及等等此类事物。 

关于好奇在探讨到这里,回到我们种草本身。我想表达的是,有些内容是触发了攀比心,所以你必须通过拥有来表达自己混进了理想的生活圈,分享内容是也必要的。有内容是触发了好奇心,满足好奇后未必会形成分享,如果有分享行为的人,就不能用好奇心来解释,属于社交属性了,即炫耀自己,标签自己更早尝到了牛杂。


Q2: 我在小红书上看到一个网红分享的小家电,看起来很好用,我被种草了,我们觉得我没有标签自己任何想法,怎么解释?

A: 你其实在问两个问题,网红为什么分享小家电?她在标签她自己什么?她是社交属性和媒体属性及商业诉求揉合在一起表达,人设的经营,不能单独用社交标签属性解释。你购买了这个家电在标签你什么?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有社交属性的,等到产品同质化,竞争进入白热化,才会诞生社交性品牌。例如包包和衣服,是一个充分竞争市场,材质和设计都趋同,找不出产品的差异化,提炼不出产品卖点,这个时候从产品竞争进入品牌竞争,从产品功能诉求,到品牌文化诉求,按照人群划分是品牌被迫的行为,LV等才会崛起,社交品牌孕育而生。


好了,洋洋散散写了好多,再写下去就变成专业学术讨论了,不再赘述了。这篇文章不是万金油,解决不了你所有营销问题和困惑,如果对你营销认知有一点点启发,我就算没有白写。


虎哥和他的朋友们

微信号: 虎哥和他的朋友们(ID:hugekaijiang)

介: Hi,我是一兜糖家居APP 创始人 徐红虎,我会拉上我的朋友们,和大家分享关于家居行业的思考和观察,感谢你的关注!

用户评论(6

啊吖吖aurora 2020-08-08

我得好好认真,仔细的研究研究127,721,然后顺带再观察观察自己的朋友圈

洺香久远10 2020-08-08

这是我第一次认真的看完了文字如此之多的一篇文章,很有意思😄不过我需要回去好好研究一下我的朋友圈了(๑>؂<๑)

伍仁月饼 2020-08-08

看完虎哥的这篇文章觉得自己思想层面没有达到那么高的水平,以自己浅显的理解就是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做到标杆,先找好自己的定位,只有定位精准才能自然形成1.2.7生态链。

moom 2020-08-08

 现在媒体的不断踊跃很多分享的事情都变成一种追随,比如现在的很多美妆网红推销介绍大牌产品讲的再天花乱坠有的时候并不是很适用自己  盲目跟风只会误入营销手段。

XIAO1726 2020-08-08

第一次听到127的讲解,虽然不是很理解,也可能是表达不清自己的理解,但是我开始想,自己在朋友圈是什么样的标志

糖厂房管部 2020-08-08

一兜糖欢迎您来发帖~
本文作者
虎哥和他的朋友们
Hi,我是一兜糖家居APP 创始人 徐红虎,我会拉上我的朋友们,和大家分享关于家居...
来自微信号:虎哥和他的朋友们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一兜糖微信公众号

装修家居生活社区

一兜糖手机客户端下载

扫描二维码下载

根据机型下载

Android版 iPhone版
加载中..
  加载中..  
返回顶部
一兜糖微信二维码

关注一兜糖微信

在线客服

客服QQ号:2138736030

您现在是游客身份哦,马上完善账号信息,收藏您的家居灵感!完成还可以获得糖豆奖励 ~

点击下载APP,收藏发图更方便
一兜糖手机APP
一兜糖APP下载

扫描二维码下载,把家装进手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