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兜糖 > 文章 > 如果装饰真的是一种罪恶,一百年前人们已经罪大恶极,一百年后人们仍然罪生梦死...

如果装饰真的是一种罪恶,一百年前人们已经罪大恶极,一百年后人们仍然罪生梦死...

推荐人:伽罗生活 最后更新于 2020-07-13

如果装饰真的是一种罪恶,一百年前人们已经罪大恶极,一百年后人们仍然罪生梦死...

写一篇简明的现代建筑设计史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吃力是因为凡认真总结历史,总要吭哧吭哧查资料找照片,费时费力。不讨好是因为,看我们公号的朋友没几个人真对有关设计的历史脉络有兴趣,他(她)们关心的是如何迅速在每一次推送中找到一星半点儿对自己有帮助的创意或者可直接复制的场景。

但我们依然坚持做是因为,如果你能真的读进去,会对提升自己对审美,对风格的理解,有很大帮助。所谓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你现在喜欢的任何家具灯具纺织品,喜欢的北欧日式美式地中海风格,没有一个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都是一步一步可追溯地走到今天的。

上一篇,我们介绍了古典家居风格之后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戳这里看),这一篇,我们要继续去介绍ART DECO,还有最终成为了现代建筑和设计主流的现代主义风格。说现代风格比较笼统,因为装饰几乎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我们还会稍微说一下以现代设计风格为底色,但分别结合了古典历史和传统的MCM和现代意大利法国设计。

5f0c023ad3824.jpg!b710

新艺术风格

5f0c023b79151.jpg!b710

ART DECO风格

ART DECO

在1920年代,新艺术运动又衍生出ART DECO,主要火在美国。至于为什么火在美国,可能是因为美国已经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厂,文化影响力日趋增强有关。实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主要的建筑和设计思潮,虽然肇始都在欧洲,但流行和发扬光大,都在美国了,比如MCM风格。

ART DECO完全可以认作是新艺术运动的延续。实际上,普通人不太容易分清两者之间的区别。这两种风格,都是对欧洲古典传统的继承,当然是简化之后的继承。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主要是从植物中提取造型素材,大量采用自由的连续弯绕的曲线和曲面,形成富于动感的自然优美气质。而 ART DECO,则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简洁的直线和弧线,色彩鲜明大胆,形式对称简洁,更为摩登而富有力量。或者说,Art Deco的设计更适宜于工业化生产,也更能够反应工业时代的气质。

我们来对比看看:▼         5f0c023bdabf5.jpg!b710

上图左边是Art Nouveau的铁艺门,不对称,自然曲线;右边是Art Deco铁艺门,对称,直线和少量简洁弧线,几何形态。   

5f0c023c56333.jpg!b710

上图左边是Art Nouveau的建筑装饰,自然元素,藤蔓花枝多见;右边是Art Deco建筑装饰,几何弧线规律排列,工业感明显。

5f0c023cbe0d4.jpg!b710上图左边是Art Nouveau的沙发椅,木质,有机自然的曲线,不对称设计,较为浪漫主义;右边是Art Deco的沙发椅,不锈钢与布艺材质,规则弧线,对称设计,现代范儿。

5f0c023d32e0f.jpg!b710

上图左边是Art Nouveau台灯,自然花卉元素,线条不规则颜色柔和;右边是Art Deco的台灯,直线条,明快大胆洗练。

这种变化,很明显地反映出艺术创作的探索,与工业化生产之间,日渐加强的呼应和日臻成熟的互动。而这种探索的成功,之所以出现在美国,也是反映出那个时代工业发展的迅猛,和社会经济的长期和平繁荣。

读者有心不难发现,Art Deco的巅峰时期,同时也是西方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如果你对20年代的黄金时代没啥概念,很容易的一个方法是看看美国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或者看看1920年代的巴黎(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和柏林(这两年新出的德剧,汤姆提克威的《巴比伦柏林》)。

5f0c023d8fead.jpg!b710

美国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

技术的革新,工业化的生产,带来了持续的经济增长,这是一个消费欲空前旺盛的时代,也是一个四处旅行的时代,更是一个追求摩登生活品质的时代。这一切与中国近二十多年的状况何其相似呢?也就难怪有那么多人会开始关注和喜爱Art Deco。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次伟大而有趣的探索。但是很遗憾,这个方向上的探索,没能成为后来的主流。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建筑和设计的发展轨迹,拐入了一个极简而高效,适合迅速进行战后重建的通道:是现代主义 “方盒子”。

现代极简风格

先给大家看一段我们曾经几次引用的话,这是一段激动人心的现代极简风格宣言,来自安·兰德的小说《源泉》:

“霍华德,为什么我那么喜欢你为我修建的这幢房子?”

“就像一个人一样,一幢房子也有整体感。”洛克说,“二者都很罕见。”

“那么整体感从何而来呢?”

“唔,你看着它。它的每一部分都是因为房子本身的需要而存在的,而绝不是因为任何别的原因。.......但是,你也见过那样的建筑,它们采用了廊柱,可是无物可以支撑;采用上楣,可是毫无用处。它们有壁柱、有线脚、也有虚假的拱廊和窗户。.......你明白它们之间的不同了吗?你的房子是根据它自身的需要而修建的,而别的房子的修建是出于哗众取宠的需要。你的房子的必要性在于房子本身,而别人的房子的必要性在于观众。”

曾几何时,我也曾被这样的宣言激动得心潮澎湃,认为一切的装饰都是出于哗众取宠的需要,是罪恶的。

但如果认真地把一切的脉络理一理,除了看建筑设计的外形(我们写过极简风格,外观比较容易总结,戳这里看),你更要知道这种思潮或者风格的背后原因。现代极简风格的出现,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前边说到过的,材料和工艺的变化,并且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进程。

现代主义极简像是一个极端——竭尽所能简化设计,服从工业化效率至上原则,怎么样最简便最快,咱就怎么来。

极简主义的兴起,和工业化导致的农民进城,还有两次世界大战密切相关。大量农民进城没有住处,大量饱经战火的欧洲城市来不及重建,无数难民无家可归,在短期内快速建造大量符合基本生活需求的实用建筑,成了当时最响亮的呼声——一切不必要的装饰,无论是出于人道主义还是社会良心,都必须为此让路。

5f0c023e13aa4.jpg!b710

柯布西耶经典作品萨伏伊别墅。这个建筑反映了柯布提出的建筑五要素:底部独立支柱、屋顶花园、横向长窗、自由空间、自由立面。从外观看,现代极简建筑,都使用直线,不用装饰,空间不设阻隔

5f0c023e82f16.jpg!b710

如果说柯布西耶还是个工业化时代的艺术家,来自德国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大师的作品,则完全是建筑机器。这是20世纪20年代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包豪斯学校宿舍,你可以看看,是不是这个图纸,100年之后,还在现代的中国大行其道

当时激进如柯布西耶者,甚至提出要将整个巴黎旧城夷为平地,统统改为“方盒子”,为天下苍生立命。同时在技术层面,工业发展和技术革新,使得很多建筑材料,比如混凝土和玻璃,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批量生产。

20世纪初,巴黎建筑师 Auguste Perret 和 Henri Sauvage首次在建造公寓时使用预制混凝土,改变了对石材和砖材的依赖。强调功能、理性、简约的现代主义建筑,便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5f0c023ed11a9.jpg!b710

但非常遗憾,到了和平年代,现代主义却渐渐失去其初心,失去最初倡导“极简”的那种诚恳,越过高点,走向反面。至此,“没有装饰”,已经成了现代建筑在商业市场上最叫好叫座且行之有效的“装饰“和”LOGO“。极端如宜家(IKEA)者,甚至可以全球标准化生产,将效率推向极致。

5f0c023f4803c.jpg!b710

典型的方盒子,现代建筑的乏味无趣,一直都是它的主要槽点

这样功能至上,全盘接受现代工业化的做法,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

艺术设计在彼时,是完全服从于效率至上的工业化生产的。怎样能最大程度地便于迅速生产建设,就怎样设计。问题是,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农民大量进城或战后重建的状态当中,当设计与装饰无尽地让渡自己的位置的时候,我们是否也让渡了过多的趣味性、多样性和可能性呢?就像一个洪流中漂流的橡皮筏,失去了自己呢?

MCM和现代意大利法国设计

前边谈的各种风格和名词,细说起来,差不多都是一百年前的事了。凡事矫枉必须过正,所以一种风格刚出现时候走极端,并不少见,甚至是一种常态。但之后,各方都接受了新事物之后,也会把旧事物的优点再捡起来,融合发展,让你不会很容易定义、站队。

从二战以后,世界上建筑设计的主流,无疑是现代极简风格。但以新艺术运动为代表的古典风格,并未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一直在人们的视野中占据着一席之地。究其根源,前边说过,有人喜欢极简,就一定有人喜欢装饰。古典风格的本质是装饰,只要人类存在,只要人类稍稍有钱有闲起来,就一定会琢磨着,装饰自己的生活,从外形的多样到材料的多样,都会有。

MCM风格是20世纪中叶,从北欧肇始,最后在美国大火起来的风格。你很难界定这是一种现代极简风格,还是欧式古典风格,只能说,MCM融合了两种风格。外形是简约的,但并不是现代风格那种犀利直线的酷。材料上,MCM风格还是木材的,而且主要是实木复合材料+铜金属件,还是尽量采用了传统材料。

5f0c023fae575.jpg!b710

5f0c024020e66.jpg!b710

5f0c024084b0e.jpg!b710

5f0c0240c9eca.jpg!b710

因为伽罗生活过去两年来,一直在推出经典的丹麦MCM风格家具,都是几十年前原汁原味的设计。从现在国内罕见的抽拉桌,到六斗橱梳妆台电视柜,相信我们的用户对MCM风格已经很熟悉,我们这里就不再赘言。

MCM之外,二战之后更厉害的,其实还是来自意大利和法国的设计。这种设计,现代极简的意味更少些,而是更多体现了对欧洲古典风格、新艺术运动的继承。在外形设计上,体现了优雅的古典风格,而材料上,一定会体现最新材料,最新工艺。如果你了解意大利和法国的奢侈品设计,包包、服装,都在体现这种设计理念。简单地说,这些风格,可以归入另一个词汇,轻奢范儿(我们早就写过轻奢范儿的稿子,戳这里看)。

这里随便列举几个意大利和法国优秀的家具设计师,一起膜拜下:▼

意大利的Franco Albini:

5f0c024136795.jpg!b710

5f0c024197899.jpg!b710

5f0c0242047ed.jpg!b710

意大利的Piero Fornasetti:

5f0c024275126.jpg!b710

5f0c0242cfa0a.jpg!b710

5f0c02436480a.jpg!b710

意大利的Gae Aulenti(我们有专门介绍这个女设计师的稿子,戳这里看):

5f0c0243b96d9.jpg!b710

5f0c02441fe0d.jpg!b710

5f0c02447c726.jpg!b710

5f0c0244c95bb.jpg!b710

法国的Philippe Starck:

5f0c02452ceaf.jpg!b710

5f0c02459d521.jpg!b710

5f0c02460cdd0.jpg!b710

写了这么多,该收尾了。从19世纪中晚期开始,简单的梳理到最近的时代。总结一下,其实任何的建筑设计风格,首先反映的是时代,反映的是时代需要或者说是时代精神,这个,古典风格也好,现代极简风格也好,莫不如此;其次,建筑设计风格,一定会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材料和工艺,材料和工艺也会反过来强烈的影响那个时代的建筑设计风格;最后,建筑设计风格,也一定会植根于所在国家和文化,会体现某种文化某些特质的特征。

从中国来说,因为是后进国家,没有能够一直跟进欧洲美国最新的建筑设计思潮。1949年之前还好,比如上海,确实是一直跟随者欧洲,没有落后很多。张爱玲长居的淮海路旁的常德公寓,就是ART DECO风格,说明那个时代的上海,确实时髦。但49年之后,中国的建筑设计有一些混乱,建国后几十年内学习苏联,一些苏式的古典风格有之,一些赫鲁晓夫风格的住宅(这是典型的极简现代风)也有之。90年代之后,随着房地产的兴起,又开始百花齐放,什么风格都乱七八糟的一窝蜂搬来了,毫无章法。

5f0c02467d72b.jpg!b710

上海 常德公寓

至于你的选择是什么,本质上还是关乎你的品味。哪种风格,都有其时代背景和存在必要,你要做的,我们希望是,自己思考,不一定要拘泥于某种风格,而要看你真实的需要。最好的风格,其实是最适合你的风格。

伽罗生活

微信号: 伽罗生活(ID:jalohome)

介: 很多又好又便宜的生活用品,你并不知道。

用户评论(1

糖厂房管部 2020-07-13

一兜糖欢迎您来发帖~
本文作者
伽罗生活
很多又好又便宜的生活用品,你并不知道。
来自微信号:伽罗生活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一兜糖微信公众号

装修家居生活社区

一兜糖手机客户端下载

扫描二维码下载

根据机型下载

Android版 iPhone版
加载中..
  加载中..  
返回顶部
一兜糖微信二维码

关注一兜糖微信

在线客服

客服QQ号:2138736030

您现在是游客身份哦,马上完善账号信息,收藏您的家居灵感!完成还可以获得糖豆奖励 ~

点击下载APP,收藏发图更方便
一兜糖手机APP
一兜糖APP下载

扫描二维码下载,把家装进手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