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兜糖 > 文章 > 那些看似粗鄙的生活道具,却有着无比温柔的坚强的内心(家庭日记vlog49:放烟花)

那些看似粗鄙的生活道具,却有着无比温柔的坚强的内心(家庭日记vlog49:放烟花)

推荐人:萌石头生活博物馆 最后更新于 2020-02-13



(家庭日记vlog49:放烟花)


芽爷爷、芽奶奶快八十岁了,这次回老家过年,我们仨要帮忙做更多事情。

 

 

 

这是我第一次杀鱼。鱼是河沟里打捞上来的小鲫鱼,还不到半个巴掌大,已经在水缸里养了一周多了,听见有人声,嗖地就蹿到缸底。芽奶奶用一把铝制的老漏勺左捞右舀,捞出七八条,啪嗒啪嗒的在筲箕里直扑腾。

 

用来杀鱼的只有一把油亮亮、黑黢黢的中华大菜刀,是村里的老铁匠手工打的,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了。不光是杀鱼,杀鸡、切菜、剁肉、拍蒜……除了砍骨头和切熟食,厨房里的一切刀刃上的活儿,都靠这把大菜刀。都说中国厨师,靠着一把中华菜刀就可以打天下,不似日本和德国的厨师,每一样刀功都需要一种专用的刀具。比如日本师傅料理生鱼片,至少需要用到开刃、柳刃和薄切三种特殊形制的刀具,而要切更精细的刺身料理,还需要其他特制的专用刀具。每种刀具,有不同的尺寸和材质选择,这是我在东京羽合桥的料理道具店看到的叹为观止的景象。

 

我用惯了家里轻薄精细的日本厨刀,对于手上这把笨拙得甚至略显粗鄙的大菜刀,还有那筲箕里活蹦乱跳的小鲫鱼,心里真是没有底啊。学着菜市场鱼档大叔的模样,左手抓起一条小鲫鱼,用大拇指和食指摁着鱼头,右手举起大菜刀啪地朝着鱼脑壳拍下去。哪知道就在我左手松开的一瞬间,小鱼一个打挺就蹦到水槽边上了,我的大刀扑了个空。抓起小鱼,摁在砧板上,再来!啪地这次小鱼被打晕了,不再蹦跶,只在砧板上微微颤抖。我赶忙用大菜刀的刀刃,在鱼身上轻轻倒刮,银白色的鱼鳞片就纷纷脱落了。再用菜刀的一个刃角,在接近鱼鳍的位置刺穿鱼腹,再顺着刃角用刀刃的十分之一沿着刺穿的部位,在鱼腹上拉出一条细长的口子。还是用刃角,伸进鱼腹,轻轻一划拉,鱼肚子里的东西就都被掏出来了。用手指撑开鱼腹,刃角在鱼肚子里轻刮几下,把黑色的腹膜刮干净,这就算杀好一条小鱼了。

 

我就是这样反复地练习着,花了快半个小时才杀好七八条小鱼。中午用小鲫鱼和豆腐熬了一锅乳白色的鱼汤,芽爷爷直说汤好!可我分明喝到汤里有苦味啊,应是我杀鱼时不小心划破了小鲫鱼那绿豆粒般大小的苦胆,而且后来才记起,竟忘记掏鱼腮了!

 

5e3f5b35e6256.jpg!b710

5e3f5b3663e7c.jpg!b710

5e3f5b36e500a.jpg!b710

5e3f5b375bcf9.jpg!b710


这次不算成功的杀鱼经历是我与这把大菜刀的第一次亲密合作。在后来的日子里,我用她切过满满一簸箕的圆萝卜,用她削过刀削面,切过焯熟的荠菜、胡萝卜,用她把土豆、莴笋切成细丝,用她把腊猪心、腊腰子、熏豆干、猪耳朵切成能透光的薄片……渐渐地,我发现了她那些不动声色的好:宽厚的刀身、适当偏重的手感、略有弧度的刃口以及已经用得严重磨损却还丝毫不滑手的木刀把。

 

宽厚的刀身,这是中华菜刀的典型特点。在把食材切丝的时候,左手四个手指贴着宽厚的刀身叩在食材上,右手就可以非常快速上下切动,这时候,刀身就像一道令人安心的屏障。而切完一大堆细丝,要入炒锅的时候,还可以把食材拨入宽厚的刀身,一手扶着直接入锅,这时候,宽阔的刀身就成了一个临时托盘。而要把很厚的食材切成薄片的时候,宽阔的刀身又可以使食材保持切口完整,不使中间断裂。

 

在快速切菜的时候,我发现这把刀手感非常好,使起来特别有节奏感。仔细打量才发现,原来她的刃口并不是一条平直的线,而是中部微凸两端略微向上翘起。正是这个细微的弧度,配合着适当偏重的手感,让人切菜时倍感轻松。至今我也不知道这个细节是工匠打制时有意为之,还是菜刀长年累月的使用磨损所致。但对于一把好用的刀来说,这个细节真是非常必要。

 

5e3f5b37cffc7.jpg!b710


 

在火儿坑上面,用来悬挂铁罐的火搭钩也是一个别有心思的生活道具。

那天,我要用铁罐儿熬一锅鸡汤,土鸡入罐并装满水后,我吃力地挂在火搭钩上,可烧了半天,水还是不热。芽奶奶进来一看,“罐儿吊得太高了!”她一边说着,一边取下铁罐儿,顺手用火钳对着钩子一打,钩子就变长了,再一打,又变长一截。这时她再挂上铁罐儿,柴火的火舌就满满地包裹住整个铁罐儿,不一会儿鸡汤就烧开了。再到芽爷爷要煮罐儿饭的时候,只见芽爷爷也是那样,用火钳夹着钩子下部一提,这回钩子竟然就变短了,再一提,又变短了。整个过程,手根本不需要触碰火搭钩。这也太神奇了吧!我盯着钩子看了半天,分明只是两根相互嵌套的铁钩啊!上面也没有任何卡扣,为何能轻易地能变长又变短,还能挂着那么重的铁罐儿而不滑脱呢?



火搭钩使用方法

 

“这个火搭钩还是我当打铁匠时做的呢,都用了五十多年了。”芽爷爷说着,指着火搭钩的杆,“先要把圆铁条打成方铁条,趁着在火炉里烧红的时候扭出这样的螺纹”。原来这一切的秘密就在这个细节上,有着一圈圈螺纹的两个相互嵌套又形成一个有一定角度的重力构件!当沉重的铁罐儿挂在下方的勾子上的时候,这两个构件就牢牢地卡在一起了。只要螺纹不磨损,挂的东西越重,这个“临时结构”就越牢固。而要松动这两个构件,只需要取下重物,向上轻轻托一托下方的钩子,两个相互嵌套的构件就松脱了,于是可以轻易地变长又变短。就是这样而已!我不禁大为惊叹。曾经在很多文字和画册里,看过日本茶道中一种用于悬挂铁瓶的道具——自在勾,惊叹于那些人手打造的精巧结构,不成想在老家的火房里,这些相似的生活智慧,其实一直存在着的啊!

 

5e3f5b3855c38.jpg!b710

5e3f5b38cc02c.jpg!b710

5e3f5b393d27a.jpg!b710

5e3f5b39a5abd.jpg!b710


 

同样让我着迷的,还有那些个藏在楼梯底的土陶油瓶和泡菜坛子。老家吃的油,都是土榨的菜籽油,川菜用油量很大,芽奶奶每年都会在出油的日子存满家里的所有油瓶。

 

已经用了十几年的土陶油瓶,是略带灰调的黄绿色,她有着滚圆的大肚子,与瓶肚子不大相称的,是纤细的瓶颈和逐渐收窄的瓶脚。正是这样巨大的差异,造就了油瓶饱满而不失优雅的曲线,这条曲线真是完美极了。而瓶颈上方,顶着一个类似漏斗形状的瓶口,而漏斗正对着瓶把的方向,有一个深陷的缺口,一看就知道是漏斗塑型后徒手掐出来的。这个独特的造型,真像是用两个手指掐着小娃娃嘟起的小嘴。我和雨先生看着眼前这个土陶油瓶出了神,“真是太美了”,雨先生说,“这有点像李朝的器物啊”!他甚至想带一个回广州。我把他劝住了,“这些油瓶的每一个细节设计,都是为她的功能服务的,一旦脱离了这样的生活场景,她就变成了一个摆设了。在我们没有想好她在都市家庭里的新用途之前,还是不要轻易带走她吧。”油瓶很大,是为了存放十斤以上的菜籽油;滚圆的瓶肚子,是为了倒油时不需要提起沉重的油瓶,而只需提着瓶耳倾斜瓶身,将滚圆的瓶肚子倚靠在地面上,油就能顺滑地倒出了;漏斗型的瓶口,是为了倒入菜籽油的时候不易洒漏;漏斗的缺口,是为了倒出菜籽油的时候方便控制。单纯是为了功能而存在的设计,是如此简洁、纯粹和充满力量,这就是生活器物之美吧。

 

5e3f5b3a2de60.jpg!b710

5e3f5b3a844ef.jpg!b710

5e3f5b3b11b4a.jpg!b710

5e3f5b3b7ae5a.jpg!b710


 

 

火房的墙壁上,挂着一个我叫不出名字的工具,是一枝已经油光发亮的树杈。“这是黄荆树的树杈,煮罐儿饭的时候用来架起篦米汤的”,芽爷爷笑着说,“别看这树杈普通,可不好找,开叉太大不行,太小不行,两根分叉太粗了不行,太细了也不行,一根粗一根细也不行。一般的树也不好,得是有一定韧性和硬度的树杈才好。我到处找,找到山窝窝里头才找到的。到现在也用了七八年了。”

 

不用说,厨房里那些形态各异的锅铲、漏勺、圆勺的木把儿,也是芽爷爷的作品吧。以前从铁匠铺那里买回来的锅勺,都是没有把儿的半成品。我怔怔地看着这些带着树杈的憨态可掬的木把儿,这些并不精美但处处可见心思的生活道具,在芽爷爷、芽奶奶他们几十年的乡村生活中扮演了无可取代的角色,是真真正正的生活道具。或许芽爷爷在满山头找树杈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这是“设计”,甚至没有想过好看不好看,而只一心想着怎样做芽奶奶才方便使用,这,难道不就是设计的初心吗?

 

5e3f5b3be5988.jpg!b710

5e3f5b3c62b0a.jpg!b710

5e3f5b3cd2986.jpg!b710

5e3f5b3d64ded.jpg!b710

5e3f5b3dd72cb.jpg!b710

5e3f5b3e53aeb.jpg!b710


“爸,以后火儿坑上面这个火搭钩就留给我们吧”,雨先生对芽爷爷说。

 

 ~离开都市,回到乡村,过上理想的生活~

萌石头生活博物馆

微信号: 萌石头生活博物馆(ID:MoeStone)

介: 这里陈列着谷子、雨先生和芽芽的家庭生活日记。

用户评论(7

萌石头生活博物馆 2020-02-13 楼主

我父亲是个老厨师,专帮乡里做红白事,他用的就是这种刀。
你爸厉害,雨先生的幺爸与你爸一样。

梅落雪暗香 2020-02-12

我父亲是个老厨师,专帮乡里做红白事,他用的就是这种刀。

糖粉190117 2020-02-11

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让人叹为观止!

可爱的糖豆豆 2020-02-11

质朴的感动。

红烧肉没有肉 2020-02-09

这些物件只是看着有些粗糙,实际上有很多的细节之处

破破烂仙 2020-02-09

形态各异的木把儿有它独特的美感

夏月初 2020-02-09

生活种的每一个物件都蕴含了人们的智慧
本文作者
萌石头生活博物馆
这里陈列着谷子、雨先生和芽芽的家庭生活日记。
来自微信号:萌石头生活博物馆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一兜糖微信公众号

装修家居生活社区

一兜糖手机客户端下载

扫描二维码下载

根据机型下载

Android版 iPhone版
加载中..
  加载中..  
返回顶部
一兜糖微信二维码

关注一兜糖微信

在线客服

客服QQ号:2138736030

您现在是游客身份哦,马上完善账号信息,收藏您的家居灵感!完成还可以获得糖豆奖励 ~

点击下载APP,收藏发图更方便
一兜糖手机APP
一兜糖APP下载

扫描二维码下载,把家装进手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