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兜糖 > 文章 > 所谓仪式感,就是生活里这样一些小小的认真(家庭日记Vlog 4: 片段)
所谓仪式感,就是生活里这样一些小小的认真(家庭日记Vlog 4: 片段)
年前在准备回家的东西,一天夜里,父亲发来一条信息:
戒指买到了。大年初四的家庭宴会如期举行,父亲让母亲戴上戒指出席,母亲不愿意,她不喜欢太张扬。谷子知道,母亲的心里是高兴的,她告诉谷子,经常夜里自己一个人偷偷戴上戒指来看。
一
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都市,我们常常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季节的更替,忘记了年华的老去。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这样,都市里的人们特别需要一些节日、一些活动、一些物件来给无聊的生活一点刺激,使自己能够记住生命中的某些人和某些事。
是的,我们所需要的仪式感,只是一种刺激,对无感生活的刺激。在紧张穷忙的世界里,我们的身体已经对周遭一切丧失了感知,以致于我们需要一些外在的、巨大的、强烈的刺激,来给我们当头一击,“嘿!你还活着呢!”
于是,我们的生活中有了越来越多的节日、堆积如山的纪念品和隆重盛大的Party……特定的日子首先要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预定一个特别的场所,设计一套特殊的流程,每一个细节都要让人感到震撼。我们为了活得更有意义,更有存在感,然而到头来却身心俱疲,空虚感的黑洞仍在不断扩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
谷子也有自己的仪式感。
每天早晨,一边烧水,一边把前天夜里雨先生洗好晾干的碗碟摆放回食器柜,这个过程就有十足的仪式感。清晨的微光透过钻石玻璃的漫射,给屋内的一切物品披上一层白色的薄纱。这时候,雨先生还没醒来,芽芽正在赖床,谷子独自静默地在厨房与餐厅之间来回走动,一切动作必须轻柔利落。锅铲、漏勺依次挂回吊架的铜钩,长筷子、饭勺、竹勺插入灶台旁的陶勺筒,吃饭的竹筷、木勺放入餐桌上的筷子筒、勺子盒。把叠放在大碟子上的小碟子移开,大碟子拿到食器柜,从大到小自下而上叠置,圆形的一摞,椭圆的一摞,方形的一摞。碗的摆放也有讲究,大的碗摆在里面,小的碗摆在外面,多个一套的碗摆在里面,单个的碗摆在外面。最后是汤碗和大钵,谷子会很慎重地双手捧握,轻轻地摆入食器柜的下层,绝不叠放。
摆放碗碟是一项非常细腻的家事,谷子把沐浴着晨光的碗碟,从厨房窗台捧起,将陶瓷的、金属的、木质的触感与形状贴近内心,把自己的内心轻柔堆叠在这些日常的食器之上。这个微妙的连接,将我带向物品的余情,以及手中微小动作所产生的余韵。静置,便触碰到了物品沉默中的姿态;搬移,可以感知自己与物品的对话;摆放,看着眼前的一切重新变得清爽整洁,谷子仿佛在生活的纵深处邂逅了另一世界。
摆放碗碟也是一项非常安静的家事,谷子来回搬运碗碟的举动,并没有扰乱周围宁静的气氛。相反,按照既定的规矩,双手不加思索地完成既定的动作,耳边萦绕着烧水壶底发出的低沉的咕噜声,这种劳作让谷子感到安详而踏实,就像光脚踩在清晨洒满露珠的草地上一样舒适。通过这个简单重复的动作,谷子可以空降到生活中的静谧之处,从而坚定沉稳地开始新的一天。
三
在谷子的世界里,仪式感,就是生活里这样一些小小的认真。
因为对食材认真,所以会把它们好好地摆放,捧在手心,细细观看。于是,我们看到了在黑色漆盘中那橙红色柿饼上的白霜,在红色天鹅绒般外壳里露出的黑得发亮的凤眼果,在竹制小簸箕里橙黄色松菌伞上绿色的斑纹。我们感受到那一大捧白莲子在绿釉大碗里的充实感,那一块块烟熏豆干里萦绕的乡愁,那黑漆碗里两只小苹果的可爱和五六个冬枣的安静。
因为对食器认真,所以会按照春夏秋冬更换不同的碗碟筷勺。我们能从每天使用的餐具上感受到四季的变化。
因为对切菜认真,所以会使用必须小心打理经常研磨的碳钢刀具。谷子非常享受锋利的刀锋切断食材时那种顺滑的手感、清脆的声响和整齐的切面。
因为对吃饭认真,所以会精心选择合适的食器,细致地摆盘,用心地烹调,美美地品尝。我们的餐桌上,常常摆满充满仪式感的菜肴,而这里所包含的家庭亲情,远比桌上料理的营养或种类还要丰富得多。每一天,我们都非常珍惜且充满感激地度过每次的用餐时间。
因为对周遭的花草认真,所以会留意到她们什么时候吐芽,什么时候含苞,什么时候盛开,什么时候凋落。一年四季,我们家总有花草相伴的诗情画意。
因为对喝茶认真,所以常常备有当令的点心、茶品,和恭敬谦逊的心。
因为对打扫认真,所以日日亲力亲为,从不感到厌倦或疲惫。谷子对榻榻米上的每一根蔺草、床单被套上的每一条亚麻都了如指掌。
《小王子》中写道:“仪式感,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谷子以为,这里所说的不同,应该是内心的感受,而不是外在的评价。仪式感,是让我们拥有爱的感知力,并用心地去感受这个世界。注意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常常会误以为只有在那些或庄严的、或虚无的、或华丽的空间,例如宫殿、教堂、茶室、艺术馆、高级餐厅,做的那些或约定俗成、或别出心裁的“无用”却“重要”的事情,才是仪式感常见的画面。事实上,那些看起来非常实用的生活琐事,才是仪式感更普遍的存在。我们在尘世间,在厨房、厅堂、方寸之家,在一餐一饭、一桌一椅、一器一物、一嘻一闹间,都存在着日常生活的仪式感。只要我们郑重地对待做菜、吃饭、打扫、收拾这些日常的家事,日复一日地用心去体会当中每个细节的感受,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轻松实现的仪式感。它并不增加你的负担,也不带来新的焦虑,而让你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内心的充盈、满足和喜悦。
四
仪式感不仅是生活本身,也是对生活的记录。
无论是谷子还是雨先生,每天出门买菜前,都会写下当天的菜单。不知不觉间,食器柜侧板上悬挂的夹板上已经夹了厚厚一叠菜单。每每翻阅,那不同的时节、相关的情景便历历在目,而生活的气味和声音便流淌在那一幕幕中。菜单,并非只是食物的罗列,它是日常的支柱,也是生活的记号。每天的生活,时间的流逝,情绪的变化,渗入这些日常细节的正是菜单。无论是对做饭的人,还是吃饭的人,菜单切切实实从根基上默默支撑着我们的日常。
隔一月我们就要印一次家徽,把“萌”、“石”、“头”、“生”、“活”、“博”、“物”、“馆”八个木活字分别按照横排和竖排的方式,排列在木框架内,用纸片塞进缝隙,使得字粒不松动。刷墨、覆纸、滑压,然后轻轻掀开,一张家徽就印好了。印完家徽还要印万年历,按照即将到来的一个月的日期,在印章上排列数字,沾上印泥,压下、打开,然后纸张上就出现红色的日历了。家徽和日历,让我们记住在这个独一无二的“家”里度过的独一无二的“每一天”、“每一月”和“每一年”。
从搬进萌石头生活博物馆的这个家以来,我们就开始写日记。你在这里看到的一日一图就是我们仨生活日常的点点滴滴,日子一天天地过,我们就一日日地记。我们仨的这本家庭日记,日日都记下不少的字。有些字看得到,你或许能了解。有些字在身外,日记本上是看不到的空白,我们记的是日子在心内的实况。
五
有一天傍晚,谷子在厨房做饭,余光瞥见餐厅里的芽芽。在两盏暖黄的灯光下,她瘦小的身体站在餐桌前的长板凳上,正弯下腰,学着谷子平常的样子,从筷子筒取出筷子,端端正正地摆放在碟子旁边的筷架上。芽芽也许并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仪式感,而只是单纯地觉得这是马上要吃饭的喜悦。
仪式感不是人云亦云,不是追捧攀比,不是别人为你做的,也不是你为别人做的,而是你想为自己做的事情,这个过程本身足以让你感到赏心悦目、满心欢喜。
仪式感不只存在于特定的高光时刻,日常生活的仪式感,可以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闪闪发光,使每一天都与其他日子不同。人的一生,是由很多很小的心动构成的,多到万家灯火,山高水长,小到雨水惊蛰,一个人仍然能够保有好奇与感到惊喜。一个人生命的长度,并不取决于你活了多长时间,而是取决于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这样说来,谷子渐渐能够理解母亲了,她心里的高兴并不需要别人看见,因为这是一直以来她内心笃定相信的一些事情。
《家庭日记Vlog 4: 片段》
~在忙碌的都市,也能过上理想的生活~
#萌石头理想生活志#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萌石头生活博物馆”,请点击阅读原文
微信号: 萌石头生活博物馆(ID:MoeStone)
简介: 这里陈列着谷子、雨先生和芽芽的家庭生活日记。
用户评论(51)
CynthiaShan1985 2021-06-06
糖三又右 2020-07-02
萌石头生活博物馆 2019-06-16 楼主
MDHome 2019-06-15
鑫滢 2019-06-09
彧君十九 2019-04-11
梧桐锁清秋 2019-04-09
假面小狗 2019-04-06
miaojie 2019-04-05
人间巡查员 2019-04-05
滤镜女神 2019-04-05
萌石头生活博物馆 2019-04-04 楼主
饭饭有个居心地 2019-04-04
萌石头生活博物馆 2019-04-04 楼主
萌石头生活博物馆 2019-04-04 楼主
萌石头生活博物馆 2019-04-04 楼主
萌石头生活博物馆 2019-04-04 楼主
萌石头生活博物馆 2019-04-04 楼主
彧君十九 2019-04-04
Hyggefff 2019-04-04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