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兜糖 > 文章 > 70岁奶奶花50年囤10000件垃圾,家里无处下脚,却看哭无数网友:这不就是我奶奶!

70岁奶奶花50年囤10000件垃圾,家里无处下脚,却看哭无数网友:这不就是我奶奶!

推荐人:装个好房子 最后更新于 2022-08-03

在「断舍离」之风盛行的今天,「囤积」似乎是一个不健康的习惯。


甚至一旦发展为囤积癖,更是成了一种需要治疗的心理疾病。


但,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你总能看到大爷大妈在拾废品、捡垃圾。


神奇的是,这并不是他们的经济来源,仅仅只是“习惯了”——


在过惯了苦日子的老一辈看来,有些东西并不算垃圾,还能继续使用。于是捡回来,让其在某一天能“物尽其用”,也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勤俭。



62e8da4633613.jpg!b710正在拾荒的白发老人

艺术家宋冬的妈妈赵湘源,便是这样一位老太太。

她一生中,囤积了一万多件破烂、残缺,甚至从未使用过的物品:旧衣服、餐具、饭盒、肥皂、鸟笼、瓶盖、玩具……

凡是家里人用过的,她都舍不得扔掉。  

而这些外人眼里的“垃圾”,却构成了她具象又真实的一生。

62e8da46ad9a4.png!b710▲赵湘源的一万多件物品在展出


01.

1938年,赵湘源出生于湖南桃源。

幼年时,她的生活还算优渥,却在15岁后突然家道中落,只能靠母亲贩卖家当、做针线活、打零工来赚取一些微薄的家用。

年纪轻轻的赵湘源,就已经意识到了生活的不易。

在假期,懂事的她会跟着母亲一起做零活,日子过得拮据又艰难。

62e8da4796176.png!b710▲赵湘源和妈妈

因为没钱,买不起新衣裳,母女俩还学会了改旧衣——

把旧的衣服染上新的颜色,再略微缝补、改动一两处地方,便是一件新装。

而改衣剩下的布头,还可以留着以后打补丁用。

62e8da4822f57.jpg!b710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赵湘源养成了保留旧物的习惯,总想着以后的某一天会用上,让它们能物尽其用。

这样的习惯,在她后来的婚姻中也随处可见。

62e8da48aeef7.png!b710

与丈夫世平结婚后,赵湘源生下了两个孩子,但过得依旧拮据。

在那个物质匮乏、按票供给的年代,为了操持一大家子人,她必须精打细算——

能回收再利用的东西,坚决不能丢掉,也不买新的。

甚至,她还一直想着:“等孩子们长大了,就能留给他们用。”

在宋冬年幼时,他记得母亲总是买布头做衣服,因为布头不需要使用有限的布票购买。

62e8da4941b54.png!b71062e8da4a19d3b.png!b710▲赵湘源的布头


02.

在那个年代,赵湘源总是因为物质匮乏、按票供给,而充满了担忧与恐惧。

比如,买肥皂需要票本,且每人每月只供应半条,这个数量远不够她们一家三口人使用。

好在一些不亲手洗衣服的单身小伙子,会主动把购买肥皂的票本让给赵湘源。

久而久之,肥皂是不再担心会用完了,但囤积的习惯却一直在延续。

赵湘源说:“到后来我把它们存起来,作为那些小伙子对我支持的一种纪念品,不想轻易地忘掉这段共患难的友谊之情。”

62e8da4af3c19.jpg!b710

与代表着友情的肥皂不同,赵湘源收集瓶盖就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理由。

原先她只是想卖塑料瓶赚点小钱,后来却被同颜色的瓶盖给激发出了兴趣——

黄的凑一对、红的凑一双,赵湘源心里一直想着:“攒够了同一颜色的再说吧。”

甚至后来她还考虑过拿瓶盖当象棋,红色是车,绿色是跑,“不用写字也能分得出来”。

62e8da4b7d02e.jpg!b710

同样,盖子颜色同样艳丽的牙膏,也成了赵湘源的收集品之一。

62e8da4c09ef0.jpg!b710

除了布头、肥皂、瓶盖、牙膏,赵湘源的家中还有一堆花盆,因为她的公公酷爱养花。

只不过在那个年代,花盆是很贵的,于是丈夫世平便研究出了铁模子铸花盆的工艺。

但是自从公公去世了,家里的花便无人照顾,只留下一个个空盆,也成为了赵湘源守着的纪念物。

62e8da4c6f223.jpg!b710

还有儿子、女儿从小玩的玩具,她也从来不丢。

那些保留下来的破衣服、烂布头,赵湘源都能说出它们背后的一个个故事。

她疯狂收集着这些上了岁数的物件,甚至已经超出了勤俭节约的范畴。

62e8da4ce3d12.jpg!b71062e8da4d789dd.jpg!b710▲赵湘源留下来的玩具

但在赵湘源看来,即使那些旧古董早已没了实用价值,却有着宝贵的情感价值:

“这许多物品不是标本,而是活过的生命。岁月给我们留下了这许多痕迹,但也带去了许多东西。我千方百计地留下这些东西,为的是要延续它们的生命。” 


03.

可直到丈夫世平离世后,赵湘源的囤积变得更加严重了,逐渐成了一种“病”。

她无法接受爱人不在的现实,需要通过沉浸在庞杂的物品之中,就像藏身于一个巨大的“茧”,才能感到温暖与安全。

62e8da4e4e340.jpg!b710▲赵湘源的房间

但这也让她陷入了回忆制造的“监牢”,怎么也无法继续向前行走——

赵湘源不肯扔掉任何东西,房间里堆满了多年囤积下来的各种物品,空间变得逼仄,而她对过去的执着也到了一种近乎“病态”的地步。

62e8da4eb2879.jpg!b710▲丈夫和公公生前遛鸟的笼子,赵湘源用来睹物思人

起初,儿子宋冬还会经常给赵湘源整理房间,但总是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造成这种冲突的原因,除了两代人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还有观念上不可逾越的鸿沟。

宋冬不是不能理解母亲在失去爱人后,需要被物件所填补的无助与空虚,只是希望她能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

62e8da4f38f62.png!b710

于是,他为母亲找到了另一个情绪的出口,艺术——

用一场名为“物尽其用”的展览,来展示赵湘源这一辈子囤积的物件,展示她生活的哲学。

62e8da5034e10.png!b710

只不过,宋冬的初心并非在于造就一个时代的伟大艺术品,仅仅只想给妈妈“治病”,帮助她从自己建造的“茧”里解放出来,因为里面也包含了太多沉重的、面向过去的记忆。

他将赵湘源这一生收集的一万多件物品分门别类地堆放在展厅里,其数量与种类之多,给无数人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

62e8da511a688.png!b710▲2009年,在纽约现代美术馆展出的《物尽其用》

但是,《物尽其用》最重要的并非这些数量惊人的物品,而是它们的主人——赵湘源本人。

在宋冬的构想里,他希望妈妈能够全程参与这个展览。

她可以自由地和观众交流,为他们讲述这一件件物品背后的故事。

62e8da519da11.jpg!b710

事实证明,宋冬的判断与决策是正确的。
将这上万件物品以展览的形式公之于众,既能改变目前对旧物痴迷的状态,也能改善她原本拥堵的生活环境。

在现场,赵湘源乐此不疲地向前来看展的观众介绍自己珍爱的“藏品们”,讲述它们背后的一个个故事,或幽默,或感人。此刻的她,比儿子宋冬更像一个艺术家。

只不过为了完成这件艺术作品,她用了一生的时间。

62e8da5223cbf.png!b710

组成《物尽其用》的物品,本身再普通不过。

而赵湘源积攒旧物舍不得扔掉的行为,在经历过物质匮乏年代的老一辈人身上也十分常见。

只是这些看起来像垃圾一般的旧物,以其庞杂的数量、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却能让无数人感受到普通人生活的重量与厚度。

“物尽其用”,之所以被用作这个展览的核心观念,也是因为它概括了中国人的一种生活哲学。

在这个热衷“快消品”的年代,或许老一辈的生活方式早已过时,囤积也显得过分病态,但对物品的珍视、情感的依恋,却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参考资料:

《物尽其用 老百姓的当代艺术》巫鸿编著

一个画廊与亚洲当代艺术的七十年|宋冬 

物尽其用,用我母亲的生活哲学做“艺术”

装个好房子

微信号: 装个好房子(ID:ihaofangzi)

介: 探寻美好居住方式,一起装个美美的家!分享好案例、好攻略、好经验,汇聚社群力量,让你在装修中少走弯路。涉及家装设计、房屋改造、节能环保、智能家电等跟家装相关的内容…

用户评论(1

糖厂房管部 2022-08-03

一兜糖欢迎您来发帖~
本文作者
装个好房子
探寻美好居住方式,一起装个美美的家!分享好案例、好攻略、好经验,汇聚社群力量...
来自微信号:装个好房子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一兜糖微信公众号

装修家居生活社区

一兜糖手机客户端下载

扫描二维码下载

根据机型下载

Android版 iPhone版
加载中..
  加载中..  
返回顶部
一兜糖微信二维码

关注一兜糖微信

在线客服

客服QQ号:2138736030

您现在是游客身份哦,马上完善账号信息,收藏您的家居灵感!完成还可以获得糖豆奖励 ~

点击下载APP,收藏发图更方便
一兜糖手机APP
一兜糖APP下载

扫描二维码下载,把家装进手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