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兜糖 > 文章 > 热热热疯了的中国人,都靠吃它解暑

热热热疯了的中国人,都靠吃它解暑

推荐人:极物 最后更新于 2022-07-27

极物君语:

这个夏天,你吃瓜了吗?


“炎炎夏日,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不是和你牵手出门,而是在家吹着空调吃西瓜。”


对中国人来说,空调和西瓜,堪称两大避暑神器。没有在空调下吃过西瓜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62e0b05a416a5.gif!ori


你看最近的热搜,除了“热”就是“瓜”。


我说中国到处是“吃瓜群众”,在座各位应该都不会反对吧?


62e0b05aceef4.jpg!b71062e0b05b4b759.png!b710

图片|微博截图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爱西瓜的人。


14亿人口,每年大概要吃掉160亿个西瓜。以至于中国自己年产量约8000万吨,约占世界70%,也不够吃!

62e0b05bb1266.jpg!b710

62e0b05c427ea.jpg!b710

图片1|空无界 


如此磅礴的吃瓜热情,只有国内供给+国外进口才能满足。

仅2019年,进口瓜的数量就约是出口的5.8倍,就是说我们每“分给”别人一个瓜,就要“吃回来”五个,绝不“亏待”自己的吃瓜胃!

62e0b05cd633f.png!b710

图片|西瓜绵绵冰 


早先,大家总说什么实现“车厘子自由”,其实哪需要比这个呢?


在这瓜这条赛道上,中国人早就一骑绝尘,轻轻松松就实现了“西瓜自由”。


比吃瓜,中国人就没输过。

62e0b05d6da99.png!b710

图片|徐疯疯摄影日常 





62e0b05e12a97.png!b710



夏天走在水果摊上,最热火朝天的队伍,都在排队买西瓜。

北方论个买,南方切瓜卖。不论会不会挑,买瓜人总要拍一拍,才是对瓜的基本尊重;

62e0b05e915a1.gif!ori

▲西瓜西瓜,你在家吗?

不论到底甜不甜,卖瓜人总要吆喝几句“这瓜保熟,不甜不要钱”。

62e0b05f5f1fe.png!b710

图片|我们的拖板车水果摊 

让大家习以为常的幸福吃瓜氛围,很容易迷惑人心。比如我现在说一句,其实中国一开始的西瓜很难吃,一定没几个人信,但这是真的。

西瓜名中带“西”,诞生于非洲,如今埃及的壁画上,还有古西瓜的踪迹。随着“国外美食代购”张骞出使西域西瓜开始广泛进入中国人的美食“狩猎区”。

62e0b0600a118.png!b710

62e0b0609a930.jpg!b710


自西而来的西瓜,到了东汉,直接成了瓜州(今甘肃瓜州县)的“官方物产”,连狐狸都要吃一嘴!

古代西瓜还没有经过广泛配种,味道微甜但产量低。而且不少品种长相不佳,瓜瓤白散,水滋滋的,味苦甚至有毒,如今在新疆等地戈壁滩看到的“野瓜”,有些就是这一类。

62e0b060f2f9d.jpg!b710

图片|17世纪意大利画家Giovanni Stanchi的静物油画 (可见百年前的西瓜,远没有今天好吃)

本就岌岌可危的瓜量,优胜劣汰后,好瓜仅有富贵名流能吃得起。古代的“吃瓜群众”,吃瓜技能也堪称“第一”。

辽代的人比较豪放,整两三个西瓜放桌上,吃不吃不说,先摆上牌面;


宋代称西瓜为“天然碧玉团”,冰甜的果肉下肚,“凉生酒量宽”。以瓜佐酒,更为精致。

62e0b0616aaa6.png!b710

62e0b06240b77.png!b710

图片|日光山野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一直谣传为苏轼所写的西瓜对联,吃法就很“独特”——

上联: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往东甩下联:自上而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62e0b062c9b8f.png!b710

62e0b0635d4db.png!b710

图片1|planteresa- 图片2|徐疯疯摄影日常 

虽然东坡很“调皮”,这样吃瓜,对小孩子来说可能稍显幼稚,但对于他来说确实刚刚好。

但西瓜种子是南宋时,才由赴金谈判的官员带回,从此在百姓的田间地头开枝散叶,所以在北宋到处被贬的东坡,有可能真没吃过如此“金贵”的西瓜(心疼1秒)。

62e0b063e2fb2.png!b710


后来,种子的迁徙,让西瓜各地飘香。范成大在当时的开封府,就已见识过古代版壮观瓜田,留下“今河南皆种之”的记载。

文天祥也提笔写下了“西瓜的诱惑”,文如其人,霸气侧漏,极有英雄气概。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
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

好家伙,那时候的中国人,就已经吃上红黄两种瓜瓤的西瓜了。

62e0b06480401.png!b710

图片|夏小雨 

民间还专为西瓜立碑,在如今湖北恩施地界,就存有西瓜碑刻,可见西瓜之地位。

中国人吃瓜,这第一绝非虚名,古往今来都能论证。

62e0b06539c4f.png!b710

图片|朝露 

时间来到明清,北京大兴地区,建立了皇家直贡的瓜园,专产“皇瓜”。康熙收复台湾后,更大手一挥,让北方的优质瓜种,进一步拓展了种植版图。

一直到80、90年代,中国人对西瓜的爱,也与日俱增,从未停歇。

62e0b065e5a43.png!b710

62e0b066809a1.png!b710

图片|凡叔在街头 

不过在当时,西瓜还是单纯的“应季”水果,只有在7-10月是旺季于是南北方常常上演“囤西瓜”的盛况。

哪个北方人没有在西瓜车前拍拍敲敲,然后带一麻袋瓜回家呢?而在南方,部分地区河流渔船上也被西瓜“占船为王”,不少人都会从水里捞起两三个好几斤重的大西瓜回家。

吃瓜吗?管够!62e0b0673595e.png!b710

62e0b06859414.png!b710

图片1|微尔的四季 图片2|图虫创意 

再后来,随着农学家的研究,中国西瓜继续“暴风成长”——

如今中国已经拥有2000多个瓜种,即使你每天吃1种,也要吃5年半!外来变内供,还吃出个世界第一,要我说,论吃还得是中国人。

62e0b068e29cb.png!b710

这里就不得不提中科院院士、瓜类育种专家吴明珠女士,她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培育了30多个瓜种。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麒麟瓜、8424、金凤凰、嘉定瓜、西州蜜……都诞生于她的手下。

62e0b06983fcc.jpg!b710

图片|微博截图 


袁隆平出自同一所院校的她,为了种瓜,放弃毕业分配的“北京编制”,自发请调新疆。一开始领导把她安排在乌鲁木齐,她却要身体力行研究瓜种,又申请去了更偏远的鄯善县。


那里地处吐鲁番盆地,夏天是最热的“火炉”,冬有大雪和风沙,对当时体重不足70斤的吴明珠来说,可算艰苦。

62e0b06a0ebc1.png!b710

62e0b06ab060b.png!b710

图片|新闻哥 


为了带回西瓜种子,吴明珠在戈壁滩睡过砖窑,翻过大山。几十年的努力,她和团队终于挽救了一批濒临绝迹的瓜种,更培育了西瓜、哈密瓜、甜瓜等多个瓜类的新品种。


直到今年,已经身患阿兹海默症的她,依然心系瓜田,还念叨着“瓜该授种了”。如今我们能实现吃瓜自由,吃上又大又甜的瓜,一定要感谢背后付出的人。

62e0b06b4ab72.png!b710

62e0b06bcf51e.png!b710

图片1、2|橘子可乐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西瓜那么甜,是因为有人替我们吃了苦”,“袁隆平让我们吃饱饭,吴明珠让我们吃好瓜”,他们带来的“稻田与瓜田,滋润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田”。

62e0b06c6b68a.png!b710▲吴明珠:“我的人生就是想结几个瓜,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图片|新闻哥 


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中国在西瓜种植面积、品种、数量上一飞冲天,成了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吃瓜大国。


在全国34个省市里,除了港澳外都有种西瓜,你能想象吗?中国人甚至将西瓜种到了西藏!

62e0b06d3ad0c.png!b710

图片|Awesome 


而且中国西瓜,不但在甜度和风味上都大幅提升,在价格上也相对便宜。


同时供给上,更突破四季,让日韩群众,羡慕的抓心挠肺。

62e0b06df3c2b.png!b710

图片|曼青 




62e0b06e88336.png!b710



前几天,我就在网上看到博主分享“报恩西瓜”,看得我口水直流!

62e0b06f1c3e6.gif!ori

62e0b06f9f99f.png!b710图片|b站截图 

中国人总是这么出色,不论是哪里来的美食,只要它好吃,就一定会被中国人好好的吃。不光吃,还要“发扬光大”,吃出“中国特色”。

小龙虾如此,西瓜亦然。

62e0b07024d87.png!b710

图片|国画热 


中国的西瓜种类,甚至能形成一条吃瓜路线图。


62e0b070c0bc8.gif!ori


1-3海南西瓜上市,中国人抱着麒麟瓜、黑美人吭哧吭哧,顺便吃特小凤来点红黄“混搭”;


4云南的甜王系列、两广的小麒麟、珠农瓜,还有四川的盐边西瓜等也不负众望,陆续造访舌尖。

62e0b07154f9d.png!b710

62e0b071f152e.png!b710

图片1|爱拍照的朵爸 图片2|微尔的四季 


5-8江浙沪围着天选8424 ,在香甜的果肉间沉醉;早春红玉、红光也开始将鲜美的红艳,传递到味蕾。


不过此时大家吃到最多的西瓜,还是来自于两大物产大户——山东和河南。


山东的昌乐瓜,东明西瓜、早春红玉争先恐后,覆盖南北各地;河南的开封瓜、黑金刚、早佳8424等,更成为照亮吃货们的生命之光。

62e0b07292255.png!b710

62e0b07342219.png!b710

图片|水果地图-盟主


6-9,内蒙、湖北接连登场,但光芒还是属于最近被“挤爆了”的新疆。


在那遥远的地方,“梦中情瓜”——下野地西瓜、火焰山西瓜、尉犁西瓜等疯狂来袭。燃起吃瓜群众们的欲望之火,那里的西瓜,个头大的一个有十斤以上,瓜瓤红艳,蜜般香甜,让人无限流连。

62e0b073cb803.png!b710

图片|大丹女侠1994 


距离不远的“瓜果之乡”甘肃,也有巨无霸瓜——靖远旱砂瓜,凭借鲜红通透的甜瓤,走入中国人的心扉。


炎热少雨,昼夜温差大,独特的沙地,却是西瓜的圣地。


除了甘肃,另一种生于沙地的硒砂瓜,也开始在宁夏中卫登上人们的餐桌。它不但是“瓜中之王”,更曾经康熙都青睐的盛夏鲜果。

62e0b074833ac.png!b710

62e0b07525792.png!b710

图片1|田觅TimBee 图片2|善 


中国人讲究入伏吃西瓜,在立秋时节,不少地区还有吃瓜“啃秋”的习俗,抒发丰收的喜悦,更带有绵绵瓜瓞,子孙昌盛的寓意。


到了中秋,山西万荣的三白瓜堪堪来迟,它“皮如玉,瓤如脂,籽如珠”,人们对月食瓜,颇有风韵。


最后的最后还有来自东北老铁们打CALL,7-15斤一个的京欣西瓜用豪放的方式,承包中国人的吃瓜大业,留下最甜蜜的收尾。

62e0b075ebbe5.png!b710

图片|野生闲二 




62e0b076856d7.png!b710



一定程度上,夏天的浪漫氛围,少不了西瓜的陪衬。


最好的告白,比不上让出西瓜中心最甜的一口。有的人,甚至直接用西瓜示爱,羡煞旁人。

62e0b07712b2b.gif!ori

图片|视频截图 



在没有空调的时候,人们围坐在井旁,分食冰过的西瓜。


有了空调后,从冰箱里拿出冰好的西瓜,“咔嚓”一刀,连交谈的笑声都是清脆甜美的。 

62e0b077f15af.png!b710

图片|Albby 

随着日子越过越好,爱吃的中国人渐渐不满足于单纯吃瓜,于是探索出了吃瓜的100种方式。


对于西瓜来说,面对中国人就像一场豪赌。因为它永远猜不到自己会进入怎样的食谱。

62e0b078a38cc.png!b710

62e0b07946757.png!b710



瓜瓤


甜美的瓜瓤,普通点,被做成西瓜沙拉、西瓜冰沙,或是直接榨汁。

62e0b079eb97d.png!b710

图片|食不过三 


独特点,巧妙的和酒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一杯解暑的西瓜酒;用黄豆和西瓜做酱,咸香下饭,就是山东人喜欢的西瓜酱


在四川,五光十色的冰粉里,西瓜的身影,在晶亮通透中红艳动人;

而到了福建,一碗四果汤里,切成小方块的西瓜,又到冰爽中游泳,清爽怡人。可以说西瓜美食的百般神通,都在中国人的掌控之中。

62e0b07a89aa8.jpg!b710



瓜子


在新疆有一种瓜,是专为瓜子而生的。这种瓜瓤白,但是瓜子很大、很香。在新疆人待客的桌上,除了五花八门的果脯,这种瓜子也频频亮相。


炒制过的西瓜子,咸鲜微甜,看剧、网上冲浪时嗑一嗑,一边“吃瓜”,一边“吃瓜”,感受更不一般。


瓜子还可以选择不同风味,糖盐炒爽脆,油香、酱油瓜子下酒,也是很有风味。有些地方还会将瓜子和江米饭搭配,拼凑成花的形状,既是点缀,又能在软糯甜香之中,增添一点香脆。

62e0b07aeef20.jpg!b710

62e0b07b5f81c.jpg!b710



瓜皮


西瓜到了中国人这里,从皮吃到籽,一点都不能落下。


完整的瓜盅,可以当汤盅。掀起瓜的“盖头”来,肉脂香与瓜果的清香扑鼻,提鲜而且好看。


单独的瓜皮,用来炖汤或者炒菜,也是风味十足。


食辣的四川人,喜欢用它炒肉丝,炒制后的瓜皮柔韧好嚼。而懂养生的广door人,拿它炖汤,滋补又养身。

62e0b07beb51b.png!b710

▲*中国人对西瓜的钻研,堪称“食骨吸魂”。就连西瓜都想说一句“我没惹你们任何人!”


不过,虽然各地有不同的吃瓜姿势,各显神通。


但万变不离其宗,美味的食材有时候,只需要最朴素的食用方式——


有客人来,剖开汁水四溢、红艳诱人的西瓜。大家围坐而分,大快朵颐。


自己在家吃,抱着一半瓜,拿勺子挖,当沙甜和冰爽交汇,西瓜的甜汁游走在口腔之中,果肉滑进胃里。世间万种情动,都不如这一口西瓜让我心动。

62e0b07ca1ddf.gif!ori

中国人种瓜、爱瓜,更会吃瓜。简单有简单的快乐,精致有精致的美好。分瓜有分瓜的快活,独享亦有独享的乐趣。


对于吃瓜群众来说,每个有瓜的甜蜜夏日,都是一生难忘的回忆。

62e0b07d5e7d7.png!b710

图片|爱拍照的朵爸 



参考资料:

网易公开课《全世界70%的西瓜,都被中国人吃了》

华夏风物《夏天,还是要靠西瓜“续命”》

地道风物《西瓜“东游记”|风物简史》

新闻哥《西瓜这么甜,是因为有人帮我们吃了苦》


文字为极物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极物

微信号: 极物(ID:ijiwulife)

介: 美好生活好物指南,分享让生活变得更美的一切物品。

用户评论(1

糖厂房管部 2022-07-27

一兜糖欢迎您来发帖~
本文作者
极物
美好生活好物指南,分享让生活变得更美的一切物品。
来自微信号:极物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一兜糖微信公众号

装修家居生活社区

一兜糖手机客户端下载

扫描二维码下载

根据机型下载

Android版 iPhone版
加载中..
  加载中..  
返回顶部
一兜糖微信二维码

关注一兜糖微信

在线客服

客服QQ号:2138736030

您现在是游客身份哦,马上完善账号信息,收藏您的家居灵感!完成还可以获得糖豆奖励 ~

点击下载APP,收藏发图更方便
一兜糖手机APP
一兜糖APP下载

扫描二维码下载,把家装进手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