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兜糖 > 文章 > 浅谈中国装修变迁史,10年前vs10后,变化太大了!!!

浅谈中国装修变迁史,10年前vs10后,变化太大了!!!

推荐人:昆明东易日盛 最后更新于 2022-07-08




70、80年代的时候,大家对设计没有什么要求,绿白相间的墙面、红木色的家具、还有珠帘,一想到这个画面到有
些“老干部”的感觉。

就拿南方的农村自建房来说,当时很多家庭是不会贴瓷砖的,基本上都是水泥地板,时间一长,地面上就会出现坑坑洼洼的小洞,但是没有人会在意这些问题,只要过的舒坦就行。



而今天轻奢、北欧、法式、新中式让装修有了更多的选择,更不用说还有小众的装修风格。
这样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体现在两代人的装修观念中,今天咱们就聊聊装修中的变化。

#01 
理念的变化



传统客厅派vs不要客厅派

首先就是客厅,过去父母们的装修,客厅三大件肯定是要有的,沙发、茶几、电视机。在《平凡的世界》剧照中,就能看到家里有许多的大件家具。

可想而知,中国家庭把客厅的布置看的非常重要,几乎是家的“脸面”。



客人一来,电视机一开,茶几上摆满了水果、糖,既显得尊重客人,东西看着多,也体面。



所以父母辈来看今天的客厅设计,到觉得年轻人的确有点“叛逆”。

而现在的客厅功能更加多元,除了会客以外,更多的作为家里的核心交流区和娱乐区;




尤其这几年疫情不断,居家时间可能比以往都要久,所以我们不得不反思,家如何才能更加贴合自己的需要。



或许可以把茶几买得小一些,当健身瑜伽的时候,只需移动到一旁就是个空间比较大的场地,小孩子也能无障碍的跑动。



电视的背景墙也不仅仅局限于造型墙,而是兼备了一定的收纳功能,甚至电视机也成为不必要的存在,因为被手机、平板、电脑而代替。



这其中的变化还是因为,居住地的改变。

过去居住在同一个村子里,邻里关系是很和睦,晚饭我来你家吃,过几天又去其他家吃,做了什么好吃的东西都会相互送一点。一来二去,客人自然很多,小型家具肯定不适合。

如今,搬进了城市,住进小区房,邻里走动少了,更多的时间还是与家人或者自己待在一起。当然可以考虑小巧一些的家具。



家从社交场合变成自我的空间,空旷而无用、面向外人的“客厅”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服务于家庭成员的“起居室”。



在家变得越来越私密的今天,能够被邀请到家里的客人也越来越亲密,绝不需要看电视来缓解尴尬。


红木家具派vs新中式家具派


其实在装修界有个奇怪的现象。

一提到中国风,好像就是父母辈的专属,和年轻人一点都不沾边,但仔细一想,汉服、古风歌,都是在90、00后中掀起来的,而中式风格却不能在这一代人中流行起来。

也许是红木家具和方正规整的桌椅造型,才让大家对中式风的认知偏差有点大。



中式风格的家具要数明清时期最为经典,造型方正、用材考究,在视觉上就能给人一种肃立与庄严感,尤其能体现出尊卑等级的中式文化。

正因为这一点,红木家具在中式风格里是灵魂般的存在。


海派家具

一直到鸦片战争之后,国门被打开,外来商品涌入中国市场,也让红木家具的造型有了改变,形成了中西结合的“海派”家具。

这一类家具吸收了欧洲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的风格,桌腿的设计上采用了优美的弧线,一改明清时的方正感。



还有一些中式家具与美式的家具融合,色彩上更显得浓厚,但多了一些随意性。

海派家具对后来中式风格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到改个开放之后,“猪肝红”的实木家具还是中式设计中的核心元素。

加上实木家具本来就很贵,买一套放在家里,就是大写的“有钱”!深得父母辈的喜欢。



而古老的中式家具,发展到今天已不能适应现代人的审美。

汉服之所以能兴起,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被人们逐渐重视,另外一方面就是做了现代式的改良。

中式风格也在汲取了现代化元素之后,成为新中式家具。



回归居住本身是当下的趋势,在见过了工业化产品、日式侘寂和西方极简主义,也能接受简单的美,不再追求刻意地堆砌装饰。

家具选择对圈椅、太师椅和罗汉床等传统家具进行重新设计的产品,追求简而不陋。



体型大、颜色深的红木家具,更多的是象征意义,从舒适、功能性来说都是劣势。

再加上现在的新中式讲究混搭风格,家具和装饰造型不会显得程式化,更灵活多变,既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又有中国审美特色。



更不用说还有轻新中式,几件小巧的家具都能描绘出中式风“儒”与“雅”,和家居环境也能更协调的搭配。




物尽其用派vs断舍离派

每当接待家里有老人的客户时,他们都会要求多设计一些可以收纳的地方,这一点我们自然也清楚,老人很喜欢囤东西。

像是每次吃完的水果罐头,洗一洗拿来装冰糖、坏掉的收音机,也会留着,就这样常年累月的收集之后,发现家里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多,只能在收纳上做文章。



很多人将老人囤东西的行为解释为经历过贫困生活,而舍不得丢掉每一样东西。

这个说法不是太好,在一篇为《老了还不懂事》的文章中给出了最合理的解释:小孩子其实也很喜欢屯东西,不愿意丢,有时候小零食的袋子都会藏起来;老了之后又会变回小孩子那样收集各种东西。这应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心理状态。

从这一角度也能更好的理解老人喜欢做收纳柜的原因。




与囤积相反的便是断舍离。

物欲,不盲目购买不需要的东西。弃废物,清理掉多余没用的东西。脱离执念,脱离对物品的迷恋,清楚内心真正的需求。



断舍离的观念成为当下热词正是因为居住空间变小,但人的购买欲望却在无限扩大而产生的矛盾。

当断舍离进入人们视野时,才开始考虑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

将断舍离运用到设计风格当中,就能发现为什么现代极简与现代简约是年轻一代的选择。

在这样的风格之下,收纳的方式也变得整洁。



一个家需要的物品总量保持在80%,50%常用物品先做好收纳,剩下的30%预留一个囤放物品的小空间,不至于像断舍离一样那么极端,也能满足心理需求。



如果家里有老人,我们仍然需要多准备一些可以收纳的地方。

反对“不加思考就丢弃”的做法,也反对无意识的囤积物品。二者做到中和,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纳效果。



今天的装修方式的变化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大家喜欢这类文章的话,点个「赞+收藏」。


大家在装修过程中还发现了哪些变化呢?来评论区讨论吧!

用户评论(1

糖厂房管部 2022-07-08

一兜糖欢迎您来发帖~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一兜糖微信公众号

装修家居生活社区

一兜糖手机客户端下载

扫描二维码下载

根据机型下载

Android版 iPhone版
加载中..
  加载中..  
返回顶部
一兜糖微信二维码

关注一兜糖微信

在线客服

客服QQ号:2138736030

您现在是游客身份哦,马上完善账号信息,收藏您的家居灵感!完成还可以获得糖豆奖励 ~

点击下载APP,收藏发图更方便
一兜糖手机APP
一兜糖APP下载

扫描二维码下载,把家装进手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