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兜糖 > 文章 > 中国人吃饭,那是真滴“皮”

中国人吃饭,那是真滴“皮”

推荐人:极物 最后更新于 2022-04-22

极物君语:        

不好意思,这篇文章会有点“皮”。


有句老话说得好:“吃肉不吃皮,思想有问题”。


诚然,比起底下那层被人奉若精华的肉以外,皮的存在就略显多余,有时甚至会被直接抛弃。这总让各种“嬉皮士”痛心疾首——“明明这些皮烤着吃,炸着吃,炖着吃,焯着吃……哪种不是一等一的好味道!”


各种皮食之肥腻、弃之可惜?我只想说,你根本没有透过脂肪和胶原蛋白,看懂皮的精髓所在。

62622d3e2d2e2.png!b710

图片|上海去哪吃 

                                                    


                                                                         

62622d3e8dbde.png!b710



如果以绝对理智的视角来审视,富含脂肪和胶原蛋白的肉皮,与“健康饮食”的追求可以说相去甚远。


其中最受批判的,莫过于猪皮。粗厚的皮下,白花花的脂肪巍巍颤颤,散发着罪恶的气息,难免叫人望而却步。


但经过“焖煮”的魔法之后,时间与高温的催化,使得猪皮中的胶原蛋白失活水解,裂解成明胶化入汤汁,成为自然的增稠剂;皮下的脂肪,也不忘与炖肉时添加的香料紧紧结合,放肆地吸取着各种脂溶性风味物质……

62622d3eedbf2.png!b710

62622d3f6793f.png!b710

图片|黄小厨美食 


最终,猪皮保留着一点点嚼劲,淌出的胶质勉强维系着皮与肉的链接。皮下脂肪则成了滋味满溢的棉花糖,只待完成入口即化的幻变。


原本弃之可惜的猪皮,在巧手之下转化成了温柔绵长的全新姿态。

62622d3fe1321.png!b710

图片|大橘橘子 


很少有人,能在面对硬菜中的硬菜———红烧肉时,还能确保自己的理智坚如磐石,至少年幼时的你我绝无可能。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遵循着苏轼的炖肉口诀,一块块带皮五花肉,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发生动。

62622d406647b.jpg!b710

62622d40c4041.gif!ori

图片1|图虫创意 


餐桌上,满嘴的油光映在酱红的猪皮上,反射出心满意足的光辉——然后孩童陷入迷思:明明叫做“硬菜”,可吃着分明这么“软”,这是怎么回事?


年轻人的第一次哲学思考,何必是“生存还是毁灭”?还不如思考一下红烧肉的软硬二象性来得实在。

62622d41617a2.png!b710

图片|图虫创意 


东北的猪皮冻,也为猪皮“罪恶的一生”带来了温柔的救赎。


越冬杀猪剩下的猪皮收拾干净,要耐心地将脂肪剔除,而后细火慢熬,直至胶质潺潺流出,最后再将熬出的汁水扔到数九寒冬的户外冷凝,一盘冻人的猪皮冻才算大功告成。

62622d41d1198.jpg!b710


动辄花上二、三小时去“改造”猪皮,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它确是东北一家人冬日的不可或缺。


爸爸们嘬口小酒,来几筷子蒜酱拌猪皮冻,越喝越有;妈妈们爱它晶莹剔透,满满胶原蛋白;小朋友好不容易夹起一块皮冻,登时被入口即化的口感迷住,继续苦练筷子功;牙口不好的爷爷奶奶,也能乐呵呵地吞下那素雅清新的滋味……

62622d423b75f.png!b710

62622d42b1054.png!b710

图片|市井觅食记 




62622d432e6be.png!b710



除了柔软,肉皮还能发掘出另一种全新可能性:“脆”


不过为了成就脆皮,需要下点狠手:因为水分会阻碍温度的升高,而脂肪则会始终留有绵软的口感,是为脆皮的两大天敌。唯有将它们从肉皮中逼出,才能得到令人心醉的酥脆口感。

62622d4391bf9.png!b710

图片|吃啊呆呆 


要从茫茫多中国菜里面竞选一位脆皮代表,北京脆皮烤鸭一定能排得上号。


吃烤鸭,可以用春饼的柔润,衬托鸭皮与黄瓜丝的脆脆相叠;又或者直接夹起一片鸭皮轻蘸砂糖,酥脆的鸭皮夹杂着颗粒感滑入口腔,发出“咔嚓”一声的清澈响声,激荡起味蕾的阵阵愉悦……

62622d441f9ce.gif!ori


62622d45354d5.jpg!b710

▲在国外上档次的中餐馆,一定能见着“Peking Duck”的身影。(图片|广州吃喝玩乐达人 

酥脆过人的背后,用脆皮水挂糖色和炽热炉火的熏烤铺垫必不可少。


脆皮水,一般由糖、酒、醋、水等调制而成。其中的糖在充分加热后,会发生脱水反应。浇灌到鸭皮表层之后,美拉德反应和糖的脱水反应同时发作,使鸭皮由金黄到浅红,再到深红;而脆皮水中的酒和醋又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增添风味之余,又能进一步带走鸭皮中的水分。


之后,一只只鸭子在烈火中涅槃,燃尽了鸭皮下的脂肪,方才得到这段“咔嚓咔嚓”的愉悦旋律。

62622d45d9ca8.gif!ori

62622d466980c.jpg!b710


而在乐山美食界静听,同样能听见脆皮“咔滋咔滋”的召唤。循声找去,好家伙,这响皮直接把“响”字写在脸上,生怕你不知道它有多脆。

传说,响皮诞生自四川江畔某位纤夫的巧思。这纤夫平时囊中羞涩,充其量买些便宜肥猪肉熬油,可这皮也不舍得丢啊!

62622d470b84a.png!b710

图片|图虫创意 


某天他一拍脑袋,将猪皮的油脂刮得干干净净后焯水,等晾干水分之后,再用噼噼啪啪的热油炸得金黄起泡。这“我炸我自己”的尝试,不经意间造就了吃皮界的又一声巨响。


在乐山吃冷串串,响皮一向是最快被抢光的。脆口的外壳裹上芝麻与红油,又为猪皮的声音渲染上了红与白的伴奏,一串一串,无法停息。

62622d478f229.gif!ori

62622d48424c9.gif!ori




62622d48a3d94.png!b710



“爽”,肉皮的口感“第三极”。


“爽”与“脆”都能通过咀嚼带来双颚的欢愉,但“脆”是在热烈的熏陶下,口中一触即发的崩断;而“爽”,则添了几缕回弹的余地,可在齿间多作玩味——比如说海南东山羊,皮爽到宋朝皇帝都钦点它当贡品。

62622d490e295.gif!ori

62622d498d4fc.png!b710

羊肉简单切块,只用清水和盐煮开,就已经特别美味。瘦肉自带婉转的甜味,而纤薄剔透的羊皮韧中带爽,上下颚稍一较劲便断裂开来,给予唇齿一点逆反的弹力回馈,迷人至极。


“琼州多胜地,此岭独岿然。羊肥爱芝草,茶好伴名泉”。东山羊一生下来,就能吃上鹧鸪茶的嫩叶(海南岛限定),喝上山间的清泉(海南岛特供),好吃好喝惹人羡;


而在东山岭的奇石幽洞之间,东山羊终日上蹿下跳,不怕皮肤继续晒黑,只求体态越发健美。潜移默化间,也就造就了皮爽而肉不膻的绝妙滋味。

62622d4a0a6c5.jpg!b710

62622d4a7066b.jpg!b710


还有一些“爽”皮,需要一些冰水的激发,比如广东人最爱的白切鸡。


在山野间的百日撒欢,将“走地鸡”锻炼成了肌肉紧实的运动健将,也将它们皮肉之间的脂肪燃烧得七七八八,便可以施行最终的爽滑升变。

62622d4ad3c5c.gif!ori


处理好的鸡,先要在将沸未沸的白卤水里浸泡、起落数次,直到鸡皮略带姜黄,释放出恰好熟透的信号。


而后,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将鸡移师至冰镇的水里“过冷河”。一热一冷间,鸡皮快速收缩,变成弹韧的黄金战衣。


入口,先是感受到鸡皮与唇齿的微微抵抗,而后是“嘎嘣”一声的清脆断裂,鸡皮收缩时积累的势能一下在口中肆意乱窜……即使再不爱吃皮的人,吃过白切鸡也要叹服。

62622d4b82e08.gif!ori

62622d4c25444.gif!ori 

确保鸡靓,一家白切鸡食肆就有了在广东安身立命的资本;而唯有将鸡皮的爽滑做得出神入化,才算是一只脚踏上了登上神坛的长阶。

62622d4c9a4de.png!b710

图片|图虫创意 




62622d4d16205.png!b710



回首物质匮乏年代,吃肉曾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听我大伯回忆,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两回鸡腿,但家里四个小孩,自己又身为大哥,只能啃一啃弟妹的“口水尾”——还好老幺不懂鸡皮的玄妙,总是只把肉吃光光,而把橙黄的鸡皮藏在碗里。


这可把大伯乐坏了:像猪皮、鸡皮、鱼皮……这些和肉有着相近的滋味,又饱含热量和油水的宝藏,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虽然已经摆脱往日的穷困,但节约粮食的传统美德,仍然深深刻在每个中国人的DNA里。

62622d4d70b3b.png!b710

62622d4dcfa04.jpg!b710

图片1|肆意大理 


可以说,每位“嬉皮士”都是勤俭节约的社会主义好公民,只是有更多的人,会选择表现得不那么诚实,用“不健康”、“太肥腻”的缘由,将各种肉皮拒以千里之外。


《说文解字》里面说过:“滋,益也”,古人认为,口感是给味道锦上添花、彼此间相辅相成的元素,加起来才叫“滋味”。

62622d4e3a2f3.jpg!b710

62622d4ea4a1c.gif!ori


无论是软糯的温柔乡,或是脆口的爆裂感、爽滑的清新范……皮,都为肉类的“滋”提供了至少三种全新的可能性。


将皮弃之敝履,也就等同于永远关上了这些滋味飞升的坦途。对“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来说,实在太过可惜。


除却感情上的牵绊、口感上的愉悦,我觉得吃皮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好处——生活已经这么苦了,偶尔“皮”一点,不才更有趣吗? 

62622d4f224a9.jpg!b710

图片|图虫创意 



文字为极物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极物

微信号: 极物(ID:ijiwulife)

介: 美好生活好物指南,分享让生活变得更美的一切物品。

用户评论(1

糖厂房管部 2022-04-22

一兜糖欢迎您来发帖~
本文作者
极物
美好生活好物指南,分享让生活变得更美的一切物品。
来自微信号:极物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一兜糖微信公众号

装修家居生活社区

一兜糖手机客户端下载

扫描二维码下载

根据机型下载

Android版 iPhone版
加载中..
  加载中..  
返回顶部
一兜糖微信二维码

关注一兜糖微信

在线客服

客服QQ号:2138736030

您现在是游客身份哦,马上完善账号信息,收藏您的家居灵感!完成还可以获得糖豆奖励 ~

点击下载APP,收藏发图更方便
一兜糖手机APP
一兜糖APP下载

扫描二维码下载,把家装进手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