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兜糖 > 文章 > 抖音“张同学”火了,还有这样一群人扎根在乡村,默默坚守

抖音“张同学”火了,还有这样一群人扎根在乡村,默默坚守

推荐人:借宿 最后更新于 2021-12-30

早上起来起床掀被子,沾着口水撕下一页日历,去菜地里锄锄地浇浇水,再去亲友家串个门......就是这样稀松琐碎、不加修饰但烟火气十足的农村日常,让最近的“土味顶流”张同学一下子火了。

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发布数十个视频却吸粉超千万,单个视频点击量动辄过亿。
不得不说,乡村题材的短视频真的是彻彻底底的火了。不仅走出了像李子柒、华农兄弟这样的头部网红,也有一些“新村民”通过一块屏幕展现着幕乡村的多种样貌,让无法亲身过上乡土生活的人们,通过一条条视频获得亲切而有趣的体验。

越来越多的人也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回到农村。厌倦的大城市的996,清华毕业的波妞和雀儿这两位妈妈在湖南邵阳龙脉山造了一座梦中花园,为村子里的留守儿童做公益教育,用一座农场改变了两座村庄。

辞职一直在家待业的“无业青年”刘九三接到了父亲的任务,回村把父亲330平的老宅重新设计。改造后的老宅极具风格,住下30个亲戚都没问题,还可以做成民宿。因为修房子这件事,也让生疏多年的父子第一次有了彼此了解的机会。


5个50多岁的单身老姐妹选择了远离城市的丽江玉龙雪山脚下抱团养老,走红网络。引得不少网友羡慕道:想要同款退休生活!
开民宿、造花园、隐居乡下......借宿往期报道了不少“回到乡下,过上向往的生活”的故事。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熟悉的「角色」—— 回流的年轻人,驻村干部,给乡村带来新鲜血液的“新村民”......

曾长期失语的乡村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关注,也让我们从多方面见证到了多彩乡村不同的面貌。可在乡村中,其实一直有这样一个群体,在如今“博眼球”“搞噱头”“流量为王”的当下,似乎并不那么出彩,也鲜少受到关注。可他们依旧选择默默扎根,奉献着自己。这个特别的群体就是——乡村教师。
其中有扎根乡村数十年的资深教师,也有刚毕业不久,就选择从城市去到偏远山村的年轻老师,谈及对于「乡村教师」这个身份的理解,他们的回答却都离不开“爱和责任”。

01 2696米高原上的坚守

海拔2696米的高原之上,阳光炽热。
此时,如果天空中的雄鹰往下望,会看到鲸脊似的山脉、沟渠似的街道,神秘的塔尔寺殿宇高低错落,壮观辉煌,不远处美丽的莲湖脚下矗立着一枚果壳般可爱的乡村学校。

西宁,湟中县,陈家滩小学。老贺的一天,就从这里开始。
才10月底的天气,整个小县城就已一片银装素裹。老贺裹了裹身上的外套前往学校,早上,在学校小食堂吃个热乎乎的早餐似乎是最幸福的事。这是一座简易的平房,一口大锅、一架炉子,一个消毒柜还有一个水泥砌的台子,大锅中盛放着的青海面片似乎变得早已浓稠。

相比印象中的村小,陈家滩小学其实算是“条件不错,设施先进”。旧教学楼由于是危房,被全部拆除。眼前是几年前新建起的教学楼,尘土飞扬的操场也变成了绿茵足球场,班级里还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一切都是新鲜的模样。但这只是表象。


陈家滩小学六个年级六个班,将近二百多名学生,师资力量却严重匮乏,整个学校加上校长才一共十一名老师,老师的平均年龄都达到了47岁,大多数是像老贺一样坚守在这里十多年的老教师。

自从被调过来,就一直没有离开。今年是老贺在这所乡村小学任教的第16个年念头。他也是在这里坚守时间最长的老师。

老贺性格好,对待学生也有耐心,一手出色的毛笔字总在湟中县书法比赛中拿奖,最近,刚刚在4000名教师中脱颖而出得了个二等奖。同学们也都对他敬佩有加。
湟中早晚温差很大,当地人戏称道:“湟中的天,娃娃的脸。”天气任性得很,一年四季随机播放。早上裹紧外套出门,晚上又裹紧外套回来,但中午时分阳光晒的人那叫一个舒服,恨不得只穿短袖和孩子们蹦着一起打球。

这让年轻时是篮球运动员的贺老师总是忍不住心痒痒,他虽个子小,弹跳性却很好,跳远可以跳到两米六七。但如今老贺却只能在一旁“观战”,他有些蹦不动了,甚至前阵因生病险些离开他热爱的校园。

原来贺老师患有严重的阵性房颤,每周都要去医院检查,以前是每周三,为了不耽误给同学们上课,检查时间改成了每周六。现在他的身上还有心脏搭桥手术的刀口,晕倒在课堂遗留在后脑勺上的伤疤。
有一年的秋天,他差点晕死在家中,幸亏被及时送到医院,才捡回一条命,2个半月后,贺老师居然恢复得能够自己一个人去复查。这是奇迹,他的主治医生说这是自己27年从医生涯中看到得恢复得最快的一位病人。

“为什么没有申请病退?” 很多人都问过贺老师这个问题。
贺老师却笑着说:“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学校环境好,可以和老师们一起交流和孩子们一起活动,心情也舒畅。

其实死就是那么回事,我已经习惯了,有时候一天死好几次,心脏起搏器有时候会停止跳动十几秒,乐观对待就好。你看,伊拉克、叙利亚那些地方的死亡事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吗?”

面对生命和死亡,贺老师好像格外的淡然。扎根在西宁湟中县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一晃就是小半辈子。
“每当我看到孩子们清澈又充满好奇的双眼,带着高原红却又明媚如春的笑脸,好像就能忘却所有身体的不适,剩下的只有一腔热血和用不完的力气。”

02 出走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

“一间破旧的牛毛帐篷,几头牛羊,这就是我的学生索南周智家的全部。”在白雪晶老师的美术生中,有不少这样游牧家庭的孩子。
因为地域的关系,或是家庭的贫瘠、变故,很多乡村学生们大多来自附近贫困家庭,他们有常年留守的,甚至还有少数几个是孤儿。性格上比较孤僻,少言寡语,有的学生的家长甚至不会讲汉语。

果洛州大武镇
这些乡村学生,读完书之后大多数还有着各自的“工作”。
在野草疯长的牧场上放牛放羊,在烟火缭绕的厨房里,为忙碌辛劳的爷爷奶奶煮好晚饭;这些孩子有很多十分优秀,可能他们自己从小面对家庭的窘境,早早便拥有了独立自强面对困难的意志。
“是否能为这些孩子、为家乡多做什么”成为了白雪晶老师回归的初心。

白雪晶老师与写生作品
2013年,在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毕业后的白雪晶,放弃了可以考研进修的机会,坚定的选择回到了家乡。
被他疯狂热爱着的片土地,是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今年,已经是他在那里任教的第8个年头了。

在白雪晶入职前,整个学校没有专业的美术课程,那时仅仅24岁的他也成为了民族高级中学最年轻的美术老师。
有很多朋友不解“你有那么好的条件和机会为何不去川美,不去西宁发展,可以更好的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咋还待在果洛呢?”

白雪晶老师作品《阿尼玛卿雪山》
每一次他的回答都一如的坚定:「我是果洛人,我要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养我的地方,把我所学到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和分享给我可爱淳朴的学生们。
因为我爱这里的天,这里的地,这里的人,更爱这里淳朴的笑脸,这就是我最想要的生活 」对于土生土长的白老师来说,选择回到果洛工作是人生中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白老师学生作品,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自白老师入职以来,学习美术专业、爱好美术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的艺考生也逐年上升,许多学生选择了美术专业的考生也考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索南周智就是白老师2017级的一名学生。他从小就很喜欢画画,美术也就成为了他的梦想。但由于家乡经济和教育都比较落后,从小学到初中,索南周智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美术方面的教育和指导。

白雪晶是他开始真正意义上接触到美术的引路人。可因索南周智的家庭相对传统,家长并不理解学美术有什么用,而且家长只能听懂藏语,沟通起来十分困难。白雪晶就找到班主任,帮忙协调,一次次的沟通。为了不让家庭有困难的学生放弃,每次还给他们买画具,常常推掉自己的事情周末不休息给学生补课。

为了保证学习的连续性,寒暑假把他带到西宁学习专业知识,想办法帮提供免费住宿,安排他到最好的集训班里进行专业学习。
白老师是他的老师、引路人,也是益友。如今,索南周智已经如愿考上了他自己喜欢的河北美术学院进行视觉传达专业的学习,现在已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了。

白老师的学生索南周智
直到现在他们都保持着联系,白老师常常提醒他不要忘本,鼓励他多学习,也建议他毕业后依然选择回到家乡工作,为家乡多添一份自己的力量。

白老师说“学生们时常会挂念着我,遇到困难会找我谈心,碰到开心的事情也分享给我听。在我看来这就是一名一线教师最幸福的事情。”

03 乡村的灵魂, 未来筑梦师

坚守在岗位燃烧自己的贺老师,带着爱与热忱选择回到家乡的白老师,像他们这样默默扎根在乡村基层的老师,还有很多很多。

乡村偏远,条件艰苦,尤其是高寒缺氧地区的恶劣环境,如果没有奉献精神,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真的很难坚持下去。
目前中国有330万乡村教师,而这个数字是不断大量流失后的。教育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3年全国乡村教师数量由472.95万降为330.45万,短短三年时间,流失率达30%。

或许我们是否应在关注乡村儿童的同时,把更多的爱和关注也给到我们坚守在农村,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
带着这个思考,12月25日,雪佛兰品牌之夜上,,让扎根在乡村的优秀教师们在线分享乡村教育的感人事迹。上汽通用汽车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及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还共同启动 “雪佛兰·红粉笔乡村教师扶持计划”,聚焦基层教师队伍建设,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扶持和鼓励长期扎根乡村,从事一线乡村儿童教育。

今年是「雪佛兰·红粉笔」计划走上助力乡村教育的15周年。从2006年启动至今,已组织超过1200名志愿者,走过29个省市的134所学校,为39000多名乡村儿童带去了素质教育课程,也为心怀爱意的人,提供了一个传递爱的机会。

这些从天南地北而来,有着不同的年纪、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认知的支教老师们,都有着同样的称呼——“粉笔头”。
“粉笔头”里不乏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年轻人,他们从未有契机去深入了解乡村。但因为一次支教,他们翻山越岭来到偏僻的小村庄,用他们的眼界打开孩子们的新视界。

15年时间,「雪佛兰·红粉笔」走过了千万里山路,来到许多村小,不断成长着。见证着乡村学校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也见证着深耕基层、坚守村小的乡村教师们的不变初心。

每一位坚守在乡村的教师都值得我们敬佩,他们愿意把青春用来扎根乡村,留在山里,日复一日地教着书,乡村教师是“乡村学校的灵魂”,点亮着山里孩子们的光亮。 这是这个时代令人敬佩的群体,值得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公益」是一件漫长的事情。每一个公益项目的推进,都是一个投石问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让公益两个字激起更大水花,为更多人所见。红粉笔开始将目光投向需要扶持的教师人群,这也是红粉笔公益项目往前迈进的又一步。

在每一次的‘激浪’中,我们与「雪佛兰·红粉笔」一同见证着乡村教育事业的变化。萤火虫的光虽然微弱,但当四面八方的萤火虫汇聚在一起的时候,照亮的就是一大片天空。

借宿

微信号: 借宿(ID:jiesu1228)

介: 最美民宿及精品酒店分享平台,每天不重样。世界那么大,到处去睡才浪漫啊~

用户评论(1

糖厂房管部 2021-12-30

一兜糖欢迎您来发帖~
本文作者
借宿
最美民宿及精品酒店分享平台,每天不重样。世界那么大,到处去睡才浪漫啊~
来自微信号:借宿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一兜糖微信公众号

装修家居生活社区

一兜糖手机客户端下载

扫描二维码下载

根据机型下载

Android版 iPhone版
加载中..
  加载中..  
返回顶部
一兜糖微信二维码

关注一兜糖微信

在线客服

客服QQ号:2138736030

您现在是游客身份哦,马上完善账号信息,收藏您的家居灵感!完成还可以获得糖豆奖励 ~

点击下载APP,收藏发图更方便
一兜糖手机APP
一兜糖APP下载

扫描二维码下载,把家装进手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