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兜糖 > 文章 > Sophie:当我们教孩子亲子整理的时候,我们在教什么

Sophie:当我们教孩子亲子整理的时候,我们在教什么

推荐人:整理控 最后更新于 2021-08-28

亲子整理是最落地的早教实践

这些年随着整理师这个行业逐渐开始为人熟知,各个专业整理流派也都开始探索整理的各个细分领域。而我接触整理的时候,正好是刚刚成为一个新手妈妈,所以也就自然而然地关注到亲子整理这个领域。
我阅读了国内外很多整理专家写的关于亲子整理的书籍,并结合自己学习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以及我在育儿过程中的具体实践,从而形成了今天我想分享的这个主题。


61235b99ac030.png!b710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叫作亲子整理。

最先提出亲子整理的理念,也就是“收育”这个概念的,是日本的小岛弘章老师,他提倡将育儿这个目的纳入收纳整理的方法之中,进行亲子教育、维护亲子关系、并将好的收纳整理习惯延续到下一代甚至是他们未来的家庭,让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对一个家庭和其中的成员构成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整理收纳不是天生的能力,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方法。

孩子从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逐渐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物品,随着孩子长大,他的物品也越来越多,先是玩具、绘本、衣服等等,然后到了学龄阶段,有各种各样的作业、甚至需要对自己时间的进行管理,合理安排好玩耍、做作业、课外活动的时间和顺序。

通过一步一步地练习,他的管理能力和能力感会呈螺旋上升的状态,掌控物品-获得能力感-然后有信心掌控更多的物品-再通过管理更多物品-获得更强的能力感……这个过程促进孩子的认知和实践能力的统一,帮助孩子养成成长型思维方式。

61235b9a48adc.jpg!b710

我们做亲子整理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孩子能够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并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更深层次的目的,是希望在孩子做整理的过程中,经由管理自己的物品,逐步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自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做选择的能力、统筹规划的能力等等,随着年龄和能力的增长,进而管理自己的生活、时间,甚至是规划未来的人生。

整理不是天生的能力也许我们自己现在还没有具备很好的整理能力,那么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和孩子一起做好亲子整理,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学会遵守孩子的自我边界,并在这个边界附近给予孩子需要的支持,收获既亲密又有自由的亲子关系。这样等孩子离开我们独立生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安心地放手。而他在原生家庭中获得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又可以延续到他未来的家庭,将正向的能量扩散出去。


61235b9ad826a.gif!ori


亲子整理是什么?


早教,是指在0-6岁这个阶段,我们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早教的重心不在于一个“教”字。它最首要的任务是为孩子打造一个能够给予他多种感觉刺激的环境,进而促进大脑的发育。

从孩子出生那天起,他就利用自己的各种感觉运动器官,不断地在看、在听、在说、在闻、在触摸,不断地在运动、在探索、在模仿、在思索,就像一块海绵,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如饥似渴地吸收来自外界的一切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内化成滋养他心灵和行为的养分,帮助他更快地成长起来,也让他的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得以分化和建构起来,从而促进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早教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孩子的社会化发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利用对事物的好奇心去探索世界。通过成功的探索获得能力感和自信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出自主安排生活的计划能力;在与他人的互动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形成为他人着想的同理心。


61235b9c0d7a7.jpg!b710


说到以上这些能力的培养,现在很多家长都非常看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很小的时候就送孩子去上早教班、思维训练课、感统课等等,希望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但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管理好自己的物品,也需要综合多种能力。这对孩子是一个非常大的锻炼,他能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出对自我的认知和自信,规划安排能力和掌控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早教,需要给孩子提供有丰富刺激的环境。所以不管是去早教班,还是在家做早教,都需要用到许多颜色鲜艳、形状各异、材质多样的专门教具,给孩子营造丰富的触觉、听觉、嗅觉、视觉体验。


61235b9c80870.jpg!b710


亲子整理,刚好就天然具备了早教所需要的丰富的环境。


例如:幼儿的玩具颜色都非常鲜艳,能发出不同的声响;毛绒玩具有不同的触感,大小形状都各有不同;木质积木和塑料乐高的重量也有明显的差别......

不同材质的衣物手感各不相同;厨房的锅碗瓢盆也能奏出和谐的交响曲

......

利用这些生活化的场景,对孩子进行沉浸式的早教,时时刻刻都能有新鲜的体验。


亲子整理的培养与锻炼

常规的整理流程包括六步,每一步都可以用来有针对性地锻炼孩子不同的能力。


第一步:清空收纳空间,集中所有物品;锻炼孩子的把握全局的能力。


在这个环境下,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来俯视物品,清点物品数量,确定收纳空间的容量,检视物品和空间是否匹配。


第二步:分类;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每个人对同一个物品,可能会有不同的认知。比如:我认为木质积木和塑料乐高,应该按材质区分收纳;但孩子对颜色非常敏感,她喜欢把相近颜色的积木、乐高甚至是玩具小汽车收纳在一起,并不在意它们形状和材质的区别。

所以在分类的时候,我们可以传授经验引导孩子去发掘物品之间的关联和规律,但是不要用自己的逻辑来否定孩子。


第三步:筛选;使孩子学会“珍惜”。


所谓筛选,就是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在繁杂的物品中选出需要留下的物品,舍弃自己不需要的物品。

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在收纳空间容许的情况下,找到一个平衡点,选择合适的物品。主动选择什么,也是一种自控力,促使孩子做出好的选择。

通过一次又一次自主地判断和评估,孩子将会逐渐学会“珍惜”,从珍惜物品到珍惜时间,从选择把什么物品留在身边到选择把时间花在什么地方,慢慢地孩子会越来越清楚“自己未来想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


61235b9d9cc0e.jpg!b710


第四步,处理闲置物品;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同理心,以及多种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有很多方式可以处理闲置物品,包括转送、二手转卖、捐赠、丢弃等等。可以让孩子自己来根据物品情况考虑使用什么方式处理。比如:不适合现在年龄但还完好的玩具可以转送给亲戚朋友家的弟弟妹妹;一些价值比较高又不适合送人的衣物、玩具,可以放在二手平台转卖,换回零花钱;穿小了的衣服和鞋子、毛绒玩具、绘本等,也可以通过捐赠平台清洗消毒处理之后分发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发挥更多的价值......

第五步,定位收纳。建立孩子自己的物品管理的逻辑,培养孩子的条理性和计划性。
孩子需要根据物品具体的使用场景和物品数量,来规划最合适的收纳位置和收纳方式,非常需要能纵览全局的统筹规划能力。

先从一个小区域的一类物品开始练习,在使用中再不断调整,最终孩子能建立属于自己的物品管理的逻辑,由小及大,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从而成为一个有条理有计划的人。

第六步:日常的维持,培养出孩子的秩序感和对自己生活的掌控力。
用完的物品及时放归原位,方便下一次使用,所有的物品都在固定的位置,一切尽在掌握,心中有数。只有人对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权,才有意愿和动力主动去做出努力和改变。

61235b9e1522a.jpg!b710

文中图片均来自居易整理工作室的亲子沙龙活动现场。


作者介绍:


61235b9e85335.jpg!b710

Sophie

河南屋颜整理主理人

方寸间整理学院讲师

中国软装协会认证高级规划师

整理控

微信号: 整理控(ID:zhenglikong)

介: 面向整理爱好者和整理师的平台。

用户评论(2

整理控 2021-08-28 楼主

😊

糖厂房管部 2021-08-23

一兜糖欢迎您来发帖~
本文作者
整理控
面向整理爱好者和整理师的平台。
来自微信号:整理控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一兜糖微信公众号

装修家居生活社区

一兜糖手机客户端下载

扫描二维码下载

根据机型下载

Android版 iPhone版
加载中..
  加载中..  
返回顶部
一兜糖微信二维码

关注一兜糖微信

在线客服

客服QQ号:2138736030

您现在是游客身份哦,马上完善账号信息,收藏您的家居灵感!完成还可以获得糖豆奖励 ~

点击下载APP,收藏发图更方便
一兜糖手机APP
一兜糖APP下载

扫描二维码下载,把家装进手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