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去年,这套案子交付的时候刚好是七夕,我跟女业主一人一杯白开水,就坐他家中岛前,聊了会天。
男业主是做设备生意的,媳妇儿跟他是同行,在外企。
俩人原来在北京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女业主读研来了上海,男业主就追过来了。后来就在上海创业、安家……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在上海买下了这套250m²的大平层。
这是他们在上海第二套房,换房的机缘,也是为了以后家里4岁小男孩的上学准备。
当时男业主是非这个小区不买,接连看了好多套房子,最后看到这套4楼的户型,8m大阳台直接对着小区的绿化,当场就付款了。
八卦一下,像仁恒这种楼盘是不允许封阳台的,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啊,这个小区的房价,要比马路对面的小区单价要贵2W一个平方。
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也不愿意辜负这个8m大阳台和窗外的美景。
前后对比
先看下设计前后整个客厅的对比👆 原来的客厅被分成客厅+书房两个空间,阳台的采光面各自一半,上面before那张图大白天还开了灯,也感觉不够亮,可想而知跟客厅隔着一个走道的餐厅采光更不够理想。 改完以后恢复了阳台优秀的采光面,不管人在沙发还是中岛,都能平视窗外的景观。
餐区的前后对比👆 改造后的餐区视觉上更轻盈,采光面增加了,看起来面积也更大; 原先【厨房】到【家务间】还“动线穿插”的问题,也调整为并行的双动线设计,从图片上看就是从一个门洞变成了两个门洞。 不仅照顾到视觉上的美感,使用上也更加便捷舒适。 其实改造后的长虹玻璃移门没做好,后面来说说怎么回事。
改造以后的公区,整体面积达75m²,从以前的客厅+书房+阳台的单一模式,变成了具备7种,甚至更多种生活场景的多功能空间:
1、户外沙发区:一家人坐着聊聊天,赏赏景;
2、户外餐区: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呼朋唤友喝酒烤肉,也可以携家人伴着夕阳吃顿浪漫的晚餐;
3、西厨区:不管是煮杯咖啡,还是简单热片面包,都是很方便的所在;
4、中岛区:可以作为户外聚会的备餐区;
5、中岛办公区:还可以作为女主的办公区或者临时的小吧台;
6、客厅区:躺平影音、游戏区;
7、餐厅:正式的家庭聚会也不会没地方 下面一起来看。
户型图
从改造前后平面图上可以看到:
1、8m大阳台不动,原先面宽8m的客厅被拆成【客厅+书房】的布局,好像是增加了一个功能区,但是利用率极低,还把一套250m²的大平层豪宅,住出了刚需的气质👉要改;
2、【厨房-家政间】存在“动线穿插”的问题,要去【家政间】只能先穿过【厨房】,使用麻烦,而且里面的门会破坏橱柜布局的完整性,操作体验上大大减分👉要改;
3、主卧进门就冲床,床头还邻着L型的窗,不仅风水不好,床头柜也不好做,不跟窗台拉平就会凸出来一块;通往卫生间的走道两侧做了储物柜,像是个小型的步入式衣帽间,但储物还是远远不够的👉都要改。
其他的小调整下面说。
客厅
小区的绿化不错,业主的房子在4楼,上海的天气,一年差不多有9个月,都能在家一眼看到窗外的景色。
阳台看向客厅,一边是书房的窗,一边是客厅。
其实业主对「独立书房」的要求并不高,干脆把书房和客厅的隔墙拿掉,打破了“各自为政,却各自逼仄”的格局。 阳台的景观也不再会被“切割”,不管是在餐厅还是客厅,都可以无遮挡地看到阳台和外面的美景。 改造后东西布局的客厅,把一家人的主要活动区都集合在一起。
在上海不封阳台真的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也很让人羡慕,特别是春、夏、秋三季,足不出户在家就能有亲近自然的地方。 和客厅就隔着一扇移门,一边是客厅,安闲惬意,另一边就是满眼的绿色。 阳台长8m,宽3.3m,26.4m²的面积,可以说是别人家一间房了。 这样的尺度,足够我们在两侧做好景观区,再分别放下一组户外沙发和一套餐桌椅。 往上看,顶面对应原来客厅区的位置,用防腐木隔栅吊顶,实木吊扇也是一盏灯。夏天晚上,一家人围坐在这里,聊聊天、赏赏景会很舒服。
另一边放了四人位餐桌,为家庭、朋友间的小聚提供了方便。往里就是西厨的岛台,可以作为备餐区来使用。 是不是特别适合在夏天来场烧烤啤酒晚宴。 这边对着原来的书房,因为顶部结构不同,直接拉平做了简单的吊顶,和户外沙发区做了划分。 阳台地面通铺木纹瓷砖,美观,也方便打理。
拿掉书房,客厅的面宽由原先的4.87m变成8m。使用面积从原先的24m²增加到40m²,空间扩展了,采光也会更好。 改完以后8m面宽的大横厅把客厅、中岛、西厨平铺展开,空间之间的互动变得直接、明确。 客厅和阳台之间的移门也要注意,毕竟8m长,不能用无轨道移门,怕重,用久了会变形。双层玻璃隔热隔湿,还要保证明度。 打开移门,整个公区形成75m²的超大活动区,不仅视线开阔大气,小孩在家里就能跑得开。 像去年被关在家里那两个月,天气又好,如果有这样一个尺度和使用度的空间,是不是会舒服很多。
想在室内呆着,就把窗帘拉上,光线穿过垂直百叶洒进来会很柔和,舒服的氛围感就有了。 作为光影的高端玩家,百叶的遮光量和遮挡度都可自由调节,柔和或者跳跃,随心变换。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地砖的拼接,面积太大了,地砖通铺到墙角就会有多碎砖,非常不美观,我们算了好久,才想出来这种切割后拼接的办法,做下来是不是浑然天成,不说的话还以为原本地砖就长这样。
沙发选了低靠背的,不会遮挡公区的视线,坐在餐厅、中岛都能看到电视和阳台。 像这种大体量的矮沙发、茶几会下压视线,显得层高和空间很优秀。 还有个小故事,这个87寸的电视,小米的,业主自己买好以后寄过来,发现居然不提供安装服务。东西送到楼下,巨大的包装上不了电梯,吊装成本太高也没必要,只能让我们自己的工人师傅在楼下把包装拆掉,小心翼翼地抬上去给业主装好。 而且为了满足业主在公区各个角落都能看电视的心愿,还需要给电视加装一个摇臂,只要去问客服,都会被回复:“亲,不建议哦!”🙄️ 那还能怎么办呢?设计师就是解决问题的,只能自己上。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客户解决问题,保证他们开开心心顺利入住。
原来书房这边,改了「西厨+中岛」,可以满足女主人偶尔在家办公的需求,前面也说了,还能为阳台提供一个备餐区,家人朋友站在这里喝杯咖啡、聊聊天也是很好的。 偶尔,工作繁忙的男业主应酬晚了,回家妻子孩子已经睡了,他就端着家人给他留的一碗白粥,或者简单下碗面条,坐在中岛慢慢吃。这种时刻,就这一碗白粥,暖胃又暖心,更让他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也许,幸福的底色就是有家回,有人等,有饭吃,意暖心安,如此而已。
他家有独立的厨房,中式的爆炒可以放在封闭的厨房,所以西厨这边也不用担心油烟。 西厨的这个柜子,首先是一个悬浮设计,加上是白色的柜体,看上去体量不会给人压迫感,加上我们还做了半嵌入的设计,后面从墙面又偷了一些空间,侧面看上去很薄,但实际上非常能装。
岛台兼顾「中岛+吧台」的功能,四周形成舒适流畅的环形动线。 全屋定制的深化上也下足了功夫,一边添上几吧台椅,做休闲、办公使用,另一边设置柜体+抽屉的形式来做保证收纳。
餐厅
餐厅和客厅隔走道相望,没有了原书房的阻隔,采光也更充沛。
业主家宴
餐区从吊顶到餐桌都选了圆形,和方形的客厅设置相对,互相呼应也比较和谐。
餐厅旁边这两扇长虹玻璃移门,左边直通家务间,右边是厨房门。(改了动线,这一点后面再说)不仔细看好像也没啥问题,但确实没处理好,有些时候落地也多少有点遗憾。 厨房移门打开的时候刚好贴合左边墙面的宽度,关上就比门洞略宽一些;左边那扇门做了开合设计,门框线条的处理还是跟右侧不一致,现在交付以后回头看,也在反思是不是能做得更好。
厨房
原来厨房里有一个通往家务间的入口,不仅截断了一截橱柜,带来操作上的不便,也让空间存在“动线穿插”的问题。 比如正在做饭的时候,家人去家务间洗个衣服,要么就得等一等,要么就会打扰到正在做饭的人。 能直接到达的地方,何必多走弯路?直接把家务动线从厨房动线中拆出来,改为并行的两条动线。原厨房通行口被水到渠成地合并成完整的操作台,上方的顶柜也扩展了收纳空间,U型厨房下「洗-切-炒-放」的操作动线也更顺畅。
增加的操作台上方墙面,并没有直接堵实整个墙面,而是从中“挖”了一扇窗出来,新加的「横窗」将厨房与家务间于无形中连络起来,构成了光线与视线的穿透。 哪怕身处两个空间时,也能产生联动和交流。 这里背面是家务区,上下水不难做,放了一个小洗手池方便洗水果。
家务区
改造后去往家务区不再需要穿越厨房的“火线”,直接从餐厅的另一侧移动门便可直达。
走廊
走廊不仅是客、餐厅的隐形分界线,更是公区转向私区的必经之路。
客厅电视墙侧的镜子,和主卧走道尽头的端景相互照映,视线延伸,带给人无尽之感。
走廊尽头的“灯膜”亮起,是走廊尽头的端景,也给人动线上的指引。还可以根据生活情境随意切换画面。
卧室
之前的主卧进门对床,隐私性和仪式感都没有顾到。退一步想想,干嘛那么执着非要床头靠窗,床头180度调,贴合进门的这道墙,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1、解决了风水的问题:避免床头对窗;
2、解决了尺度的问题:让出了两个玄关柜的位置;
3、解决了隐私的问题:避免视线直视;
4、解决了储物的问题:进门左手边还有余地让出一组储物柜,给床加了一层遮挡,又增加了储物。
增加的储物墙使睡眠区跟「衣帽间」区隔开来,无意中也增加了睡眠空间的围合感(安全感)。
增加的这部分储物柜也没有做“满”,而是选择在合适的高度留出一个横向的“窗口”,可以把光线从采光面引入走道,也能摆放一些灯具、摆件,增添晚间的氛围感和入门的仪式感。 跟长辈房一样,主卧也是无主灯设计,用了氛围灯+点光源来解决各种生活场景下的照明问题。
而原来L型窗边那面墙,安排上了整面墙的收纳柜和女主人的梳妆台。
洗手台旁的“薄柜”,利用墙面位置,不额外增加空间,也正好放置一些洗浴用品。
淋浴房的半扇墙原本可以用玻璃门,但这样电热毛巾架没地方放,干脆新增了半扇墙来安置点热毛巾架,刚好在门背后,也不影响空间使用。
儿童房
当空间开始充满色彩,便到了儿童房。
业主家的男孩儿还在上幼儿园,对颜色和形状正处于探索期。所以房间内多见圆润可爱的造型和明快的色彩。 床头背景墙的图案也是我们根据小家伙的意愿来做的,尊重孩子的想法,这很重要。
就连整面墙的柜体也用了很多其他颜色来促进孩子的感知力,低饱和度的颜色和拱形的格子搭配起来,柔和舒适,也能满足他未来成长的需要。 最下方的一排的柜体,专门做了开放格设计,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坐在地上玩完,就能随手把玩具归位。
儿童房的卫生间也用了跳跃活泼的颜色,跟父母长辈房卫生间的简约雅致区分开来。
老人房
帮忙带孩子的爸妈平时回房间不爱开大灯,女业主还专门叮嘱设计师要在床头给孩子的爷爷奶奶留盏灯,避免对眼睛不好。 于是就成了现在的无主灯设计,加床头吊灯辅助照明的形式。 一侧的床头将衣柜下部打开直接做床头柜,节省空间,也避免放个床头柜打不开衣柜门的情况发生; 另一侧就是简单的悬浮床头柜设计,避免留下卫生死角,特别是现在很多业主家都用扫地机器人,这一点很小,但也蛮重要的。
卫生间
客卫让了半步给到长辈房,依然不影响空间尺度,在餐厅和长辈房中间的位置,整体以简洁好用为主。
后记
说件有意思的事情,这个业主自己是做暖通设备生意的,但是你倒回去看他自己家的暖通设备,用的都是基础款,完全没选市面上新颖的款式。 为什么这么选? 因为基础款经过长时间的验证,有比较完备的解决方案,不管是价格还是性能,和解决方案来说,各方面都更妥帖。其实做设计也是一样的,希望能带给你家的装修一点不一样的思路。
用户评论(85)
ísιαηd 17天前
哦哦。不好意思我之前回复成客厅阳台移门了。家政间的门是正常开门;厨房门是上吊轨移门,要做加固,地面还有限位器防止门跑偏。
史鹏巍天马设计 21天前
家政间那个不是吊轨的嘛,没看到地轨啊
ísιαηd 1月前
谁说是上吊轨玻璃移门了,8m多长,双层钢化玻璃,这个承重明明做了地面轨道😭
池塘里Fun 1月前
其实有处理,更重要应该在设计和基础硬装阶段就考虑进去
晶三岁 1月前
户外沙发,防水的~
年少忘了轻狂 1月前
会比一般的铺贴费工费时,但是前期就在规划设计,执行的时候一步到位,时间就差不多~
史鹏巍天马设计 1月前
上吊轨玻璃门,轨道用不用加固处理
史鹏巍天马设计 1月前
250平米的大平层,怎么装都好看的吧。
史鹏巍天马设计 1月前
有个疑问,沙发放在阳台,下雨的时候雨水不会淋进去吗
史鹏巍天马设计 1月前
地面的瓷砖这样铺贴是不是会很耗时
史鹏巍天马设计 1月前
200万的预算感觉够吗?大平层装着装着就小了
史鹏巍天马设计 1月前
厨房的门没有办法在拯救一下吗
史鹏巍天马设计 1月前
感觉餐桌有点小了,用岛台加餐桌的方案会不会更好
请输入昵称. 1月前
我是南小瓜 1月前
周周 1月前
吃糖的猫 1月前
希橙 1月前
糖粉4d66a62f 1月前
A*唛唛* 1月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