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兜糖 > 文章 > 他用回收泥来做碗碟,却比很多艺术家更高贵

他用回收泥来做碗碟,却比很多艺术家更高贵

推荐人:萌石头生活博物馆 最后更新于 2021-01-10

开始记录生活两年多,今年夏天,我才真正开始尝试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向更多的人分享。作为旧历新年前的最后一次新品分享,我选择了一个年轻的工作室和一个同样年轻的手艺人。他以及他的作品所带给我的触动,让我看到这条道路上继续行进的力量,希望与这些年轻人一起并肩走下去。
“她喜欢做饭,我就做碗碟”
遇到钱程,是在去年夏天的乐天市集。市集总是年轻的,装满了各种新奇可爱小玩意儿。钱程的摊位上摆放的却是碗碗碟碟,朴素、温暖、安安静静,显得与市集有点格格不入。而我却被他们深深吸引。我拿起一个像一艘小船一样的碟子,问,“为什么会想到做碗碟?”“因为她喜欢做饭”,坐在摊位后面的大男孩腼腆地说,眼光看向身旁那个活泼美丽的女孩。女孩名叫阿蛮,她打开手机,给我看她为他做的每一顿饭,不论是丰盛还是简单。我买下了三个圆形浅碟、一个折边深钵和一个舟皿。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我几乎天天都使用着钱程的器皿。我逐渐发现,这些器皿并不“完美”。泥料混杂着砂砾,拉胚时形成的孔洞和划痕,釉面厚薄不均,还有施釉时手指的痕迹,器型也并不十分工整。尽管这些“瑕疵”并不影响日常使用,却使我对钱程的材料和工艺产生了深深的好奇。
“使用回收泥并不是为了降低成本”
在一次深入沟通中,我了解到,钱程一直使用回收泥料来制作器物。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回收泥”还很陌生。简单来说,回收泥就是拉胚的时候拉得不好或者拉坏了的泥巴,或者是修胚时产生的碎泥土。它们或因太干燥无法再使用,或因含水量太大而使得可塑性变差,如果不经过复杂的处理是无法被重新使用的。大多数人不想把功夫花在这上面。
在景德镇这片陶瓷乐土里,数以千计的工作室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泥料垃圾”。这些使用过剩产生的“废弃泥料”,通常会被当做“垃圾”扔掉。
然而,这些泥料并不是垃圾,而是资源过剩带来的惯性浪费。这些泥料没有经过上釉或者煅烧,基本属性并没有发生改变,成分只是各种泥巴掺了水,是完全可以重新被利用的。
只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
钱程和他的小伙伴们,每天往来景德镇的大小陶瓷工作室,一桶一桶地收集他们不需要的泥料,再通过自己建立的回收泥系统,晾干、粉碎、浸泡、晾干、揉练,进入练泥机,重复这样的步骤2至3次,才可以得到可以再次使用的泥料。
“很多人以为,使用回收泥是为了降低成本。”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景德镇这个随手都可以买到各种原材料的地方,回收泥料所花费的时间折算为成本,远远高于购买全新材料的投入。
“泥土被烧制成陶瓷之后,就算经过千万年也不会消失。我们做陶瓷也是要对这个世界负一点责任的”。这就是钱程他们坚持使用回收泥来做器物的原因。听到这里,我的心里突然感到被什么东西重重一击。
用回收泥来制作食器,安全吗?
毕竟是用来吃饭的碗碟,我对于器物的安全非常警觉。回收泥,来自不同的工作室,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处理方法。混合在一起,会不会有安全隐患?回收的过程会不会被污染?
“各个工作室创作的陶瓷器物虽然不同,但是基本原料是相似的,大致可以分为陶泥和瓷泥。在没有素烧之前的拉胚修胚环节,泥料的性质几乎没有改变,也不会添加任何其他成份。所以,尽管来源不同,但成份是相似且安全的。”钱程耐心地跟我解释。
“废弃的边角料,回收过程会不会被污染?”我继续追问。“哈哈哈,这个你大可以放心。谈到污染,最多就是混入了一些有机物,比如皮屑和头发丝。我们会在成瓷前进行一次素烧,950度的温度,有机物都会被烧尽。”
“那釉料呢?”我开始盘根究底。在国内,我很少见到这样的釉面效果。“这是钛釉,我以长石釉作为基础引入钛元素所制成的釉料。我喜欢钛与铁呈现出的暖白色调。钛釉的包容性很大,不同泥料都带来不同的效果,对烧窑时的气氛也很敏感,变化丰富。”“那钛釉安全吗?”“钛作为发色剂引入釉料,含量很低,而且它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日常使用中的冷热和酸碱度变化,对于一个结构稳定的釉料来说是没有伤害的。高温下原料之间形成共融,不存在没有烧熟的情况,所以是非常安全的。”
我这才放下心来。
让他重新再做一批,我是否太过苛刻了?
回收泥的问题,并不在于安不安全,而在于极难控制。这是我收到向钱程预定的第一批碟子之后,才真正意识到的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我收到的碟子,与在市集上带回的碟子,在釉面效果上有一点不同。市集上的碟子,釉色更白而颗粒感更强,釉面呈现哑光效果。而收到的碟子,胎体偏灰,更接近灰褐色,釉面效果是光滑的,没有凹凸的颗粒感。
左边为订货的第一批,右边为订货的第二批(也是现在分享的这一批)



我喜欢市集上那个碟子所具有独特“涩感”。黄褐色调的胎体,被暖白的釉料包裹着,只在碟子边缘透露出来,形成若隐若现的微妙线条。这像极了多年时候之后摩挲出来的人手的痕迹,是一种充满温情的岁月感,正如漆器里的“根来涂”。“涩”的质感,还来自粗糙的胎体与暖白的釉色所形成的强烈反差。这种反差所蕴含的“涩感”,在我看来是极其可贵的,它可以将食物衬托得非常有气质。
“怎么就不一样了呢?”我带着遗憾,忍不住一一拍照对比并向钱程提出质疑。
“回收泥通常含有大颗粒砂石,我们担心用户会介意,特意对粗一点的颗粒进行了挑拣。胎体和釉面就更光滑了。”“因为是使用回收泥,每次泥料的含铁量高低和泥料配比,都会影响釉面质感和发色。”“还有就是烧窑的气氛,即便每次烧固定的位置,也可能出现颜色质感不一样的情况。”“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将这些不确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钱程和阿蛮轮番向我解释。
其实,我心里很清楚,这是对他们的苛求。哪怕是经验丰富的陶艺家,哪怕是使用全新的单一成份的泥料,哪怕是拥有自己的窑炉,也没有办法确保每一批、每一个都一模一样。这就是手作器物的“局限”,也是我对它们深深着迷的原因。
让我没有料到的是,几个月过去了,钱程给我发来了他重新制作的第二批碟子,与我在市集上带回的那一个一模一样!我不敢问他,为此到底做了多少次尝试和调整。
你可以被他的理念所打动,
但绝不要因为这个原因而购买
“取之有道,物尽其用”,这是我从钱程这些年轻的手作者身上学到的东西。你也可能会被我的陈述所打动,然而,我还是希望你不要只因为这个原因而选择购买。
对器物及其制作者最大的尊重,依然是“物尽其用”。我们希望那些真正理解回收泥工艺并且打心底里认为这是美的人,将这些器物带回家。只有这样,这些食器才能日日被捧在手心里,好好使用。
我和雨先生坐在景德镇的的士上,路过古玩市场,司机讽刺地冷笑着,“你看那些古玩市场里被抬到天价的破瓷片,景德镇地下一挖就是上千万吨。据说景德镇地下掩埋的古瓷片,足足有九层哪”。
是呀,这就是钱程他们所说的,那些经过千万年也不会消失的“泥土”。“一件陶瓷被制作出来,千年万年都不会消失,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用心去对待它呢”,我想起了阿蛮这句话,不禁遥想,几百年后,当人们再发掘景德镇的陶瓷碎片的时候,在那九层之上,应该覆盖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一层吧。
也许它很薄,但是份量很重。

作者简介

钱程 景德镇陶瓷大学陶艺专业毕业,大学期间拜师学习了传统利胚工艺。毕业后进入乐天陶社工作,期间跟随新加坡导师学习并建立回收泥系统。2019年建立戔禾工作室,从事日用器皿的研发。
“作为一个陶瓷手作人,重塑泥土的模样从而被生活所用。我们希望能在日常与工作中探寻器皿、料理、生活方式和环保理念之间的关系。泥料来自于工作室或陶艺中心日常创作所剩的边角料,然后分拣加工重新利用,它们仍属于高温陶泥或瓷泥。泥土的原材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为了使资源能更充分利用我们建立了回收泥体系,收集来的泥料经过陶泥瓷泥分拣,浸泡,晾晒,最后放入练泥机重新挤压成型,最后呈现的泥料有时颗粒粗糙,有时质地疏松,有时含铁量较高,不同的特性成就了各自的性格。尽管使用回收泥需要克服的问题有很多,但这种物尽其用的陶艺精神使我们在创作中更加轻松愉悦,充满能量!”——钱程
钛釉折边圆形浅盘(分为大、中、小号)


【材质与工艺】
高温陶泥(回收泥)-自配钛釉-全手工拉胚修胚-1300°C还原气氛烧成
【规格】
大:直径约160mm,高约20mm
中:直径约135mm,高约20mm
小:直径约100mm,高约20mm
大中小三个尺寸,
可以配成一套,
也可以单独使用。

大盘可用作分餐盘或小菜碟

中盘和小盘可以用作点心盘





小盘还可以用作咖啡杯的杯托



都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好用的必备器型



这是钱程重新制作的第二批碟子,釉面质感和颗粒感都非常好,温暖的白色,很衬食物,我自留了三套。
钛釉折边深钵




【材质与工艺】
高温陶泥(回收泥)-自配钛釉-全手工拉胚修胚-1300°C还原气氛烧成
【规格】
直径约185mm,高约90mm
很适合用来装带汤汁、带壳类的菜肴



虽然没有圈足,但钵底稍稍做了抬高和架空的细节,可以很好散热。

折边的设计很贴心,不易滑手。

钵身的高度也是特别依据手掌大小而调整了,冬天捧着吃热腾腾的面食也很好。



钵内壁留有一圈圈的旋纹,是拉胚的手工痕迹,我有时还用擂棍直接在钵里捣碎食材,比如做青椒皮蛋擂茄子,直接当擂钵使用。



钛釉舟皿


【材质与工艺】高温陶泥(回收泥)-自配钛釉-全手工印胚修胚-1300°C还原气氛烧成
【规格】
长约265mm,最宽处约85mm,高约25mm
像一艘小船,载着我们驶向生活的彼岸。



很少见的食器器型,机理丰富,光是摆着也很好看。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有的颜色深一些,有的颜色浅一些,不接受挑选,随机发货。
我会用来盛放各种水果、干果、点心,当然用来盛放一些精致的菜肴,也是十分出彩的,会让餐桌变得趣味盎然。




【特别说明!】
1、手作器物,每一个都有微小差异,尺寸都有少许出入。
2、全天然材质制作,部分陶泥制作的产品因陶泥内的铁点高温发色形成小斑点,细微的石英砂凸起也增加了器皿的粗粝感,拉胚时由于粗颗粒的存在而形成的孔洞和划痕,这些都是手工痕迹、回收泥料以及天然釉料不可避免的特性,也是作者特意保留的“器物特点”,更不会影响正常使用,并非瑕疵。
孔洞


釉面不均匀

划痕

铁点

务必注意:以上这些都是手工痕迹、回收泥料以及天然釉料不可避免的特性,也是作者特意保留的“器物特点”,更不会影响正常使用,并非瑕疵。
想要加入萌石头生活博物馆微信群的朋友,请加雨先生微信:rain_news,我们会定期(周六晚上8:30)在群里分享日常生活中的好物。

萌石头生活博物馆

微信号: 萌石头生活博物馆(ID:MoeStone)

介: 这里陈列着谷子、雨先生和芽芽的家庭生活日记。

用户评论(1

糖厂房管部 2021-01-10

一兜糖欢迎您来发帖~
本文作者
萌石头生活博物馆
这里陈列着谷子、雨先生和芽芽的家庭生活日记。
来自微信号:萌石头生活博物馆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一兜糖微信公众号

装修家居生活社区

一兜糖手机客户端下载

扫描二维码下载

根据机型下载

Android版 iPhone版
加载中..
  加载中..  
返回顶部
一兜糖微信二维码

关注一兜糖微信

在线客服

客服QQ号:2138736030

您现在是游客身份哦,马上完善账号信息,收藏您的家居灵感!完成还可以获得糖豆奖励 ~

点击下载APP,收藏发图更方便
一兜糖手机APP
一兜糖APP下载

扫描二维码下载,把家装进手机里